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47.253
  • 學位論文

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 : 陳麗桂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提要 本文以「養生」即「養護生命」為中心概念,以「治未病」為最高指導原則,遵循「天人一體」的綱領,逐步開展《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 就養生原則而言:「養」,即確保生命的延續。但人的衰老無法避免,又因五臟的強、弱與人的壽夭、衰老關係密切,所以首言「保養五臟,避免早衰」。「護」,即避免生命的傷害。《內經》認為,凡事「過用」正是致病之原,因而提出「以適為度,有所節制」的養生原則;然而,凡事是否為「適」,又因人而異,故隨性別、年齡、體質、地域的不同,而有「因人制宜,知所權變」的彈性調整;此外,對於疾病可能造成的傷害,更要做到「未雨綢繆,及早預防」。 就養生方法而言:本文將人生病的主因,概分為「情緒」、「飲食」、「居處」三項。因此,人欲健康無病,其情緒、飲食、居處必須配合季節的變化,作不同的調整;其次,由於「和」是天地最理想的狀態,人的情緒、飲食、居處同樣當求其適宜,不可過度。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每個人年齡、性別、地域、體質的不同,養生方法也必須視情況作相應的調整。就「治未病」而言,平常亦可透過針刺、導氣、服藥以強身防病;若不幸生病,則應及早治療、調養,避免病情加深、惡化。此外,情緒養生以「心神」為主,飲食養生首重「脾、胃」,人的衰老始於「肝」,房事則耗費「腎」精,「肺」與「心」共同完成呼吸作用,為人體生存的動力,皆宜善加調養,以呼應「保養五臟,避免早衰」的養生原則。 《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將原本零散、較無組織、缺乏理論根據的說法,納入醫學的體系之中,並運用中醫的理論與方法,建構出一套架構縝密,內容多元的養生思想。另一方面,也因其思想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深刻、病理闡述明晰,方法確實可行,對後世養生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關鍵的作用,並成為後世養生思想所遵循的典範。

關鍵字

黃帝內經 養生

參考文獻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1年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編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
陳欽銘 《黃帝內經》的養生觀
程 偉 《黃帝內經》中的心身關係問題
李祖倫 《黃帝內經》藥學思想探析

被引用紀錄


王璟(2006)。漢代養生思想研究—以黃老思想為主題〔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3119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