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90.246
  • 學位論文

古典劇作在當代舞臺上搬演的處境--以"拜月亭"與"白兔記"之全本改編為例

指導教授 : 王安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傳統戲曲吸引現代觀眾的原因很多,其中,劇目本身的經典性是很重要的一項,以這幾年來的戲曲表演節目單上的介紹文字來看,很多表演劇團都不忘在強調各團的優秀演員之外,加上一些戲劇發展史上的經典劇目,作為宣傳的號召。這樣利用經典劇目的知名度來作廣告的作法,當然有一定的效果,然而這些經典劇目在過去的時空中所蘊含的藝術品位透過「經典重現」的工作,在當代觀眾的心中所能提供的,除了迎合了觀眾對經典的崇拜心理而吸引觀眾前來一探究竟的效果之外,這些劇碼是否能提供現代觀眾屬於他的藝術感動?當觀眾看完戲走出劇場之後,他是否還會想再走進劇場再看一次?以筆者的看戲的經驗來回答竟是:「並不盡然」,經過我和指導教授的討論之後,我決定藉由研究報告將個人的一些觀察和看法整理出來。 古典劇作當中包括元明雜劇、明清傳奇之眾多劇目,不過「元雜劇」因為體製獨特,放在當代舞臺上搬演時其僵化的結構和演出形式必定要改,在體製上作討論的意義比較薄弱,不如自「南戲」到「傳奇」的路線上可著墨處多。在後者這個脈絡上,因為幾乎所有討論戲曲結構的研究大體都以傳奇為基礎(例如點線結構),可以說,傳奇的基本形式已經成為討論中國傳統戲曲的代表,從傳奇的階段,到後來牽涉崑曲演出的折子戲形式的改編脈絡,從中開展劇作的意義,已經看到廣泛的學術討論,由近、現、當代學術中有相當的論述成果,本文乃選擇從最具古老性的源頭「南戲」來討論。 四大南戲《荊》、《劉》、《拜》、《殺》中,因《殺狗記》流傳較少,扣除在外,《荊》、《拜》、《白》三劇仍廣泛地流傳,本研究選擇了其中兩本《拜月亭》(《幽閨記》)、《白兔記》此二劇在當代改編劇作中的優秀作品作為討論的基礎範圍。在版本上,本研究主要以一九四九年之後的改編本,亦即依據受到西方戲劇舞臺觀念影響之後的審美觀點所作的全本改編本作為觀察對象,而且以戲劇作品最核心的部份,也就是「劇本」為主,而以「表導演」相關的元素為輔,進行分析和探究。 當古典劇作放到當代劇場上重新搬演的時候,受到大部份的新編戲以一個晚上也就是大約三小時的時間演完一齣戲的形式影響,也採用了這種「全本」的形式來搬演,然而,傳統劇目要適應當代劇場上這種把整個故事放進三個小時,分上下兩個半場演完的藝術型態,必須作很多面向的考量和改變。本研究第二章當中,先回溯這兩本南戲作品從宋元時期發展到當代之前的流傳概況,觀看這兩本南戲在縱向發展的演變當中呈現的審美觀的轉變和其意義,藉著這一番回溯的過程,對這兩本南戲本身的藝術特點也有所掌握,同時將這兩個劇本在放上當代舞臺的時候,可能突出怎樣的特點,要面對那一些困難,也有初步的釐清,第三章當中對於古典劇作當代改編情形作一概述,為四五六章之引論,談「戲曲改革」對傳統劇目改革的政策內容並從整體劇壇生態看古典劇作的改編現象。第四、五、六章之中,則就當代劇場上實際演出的本子做一番觀察,分析不同的劇種(或不同的改編者)在把握原作、改造原作的時候,顯現出怎樣不同的側重點。並在第七章中加以檢視與批評,指出這改編工作上的困境與侷限。

被引用紀錄


黃嘉平(2010)。京劇老戲的修編與改編研究──以劉慧芬「國光」劇作為範圍〔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199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