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學教∼學前啟智班教師實行建構取向教學之研究 「論文摘要」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實地進入一所私立啟智中心附設學前啟智班的教學現場,進行為期二個學期左右的教室觀察及讀書會的研討。研究目的是想要探究建構取向教學在學前啟智教育實施的可行性及其限制,並期待透過研究的進行能讓學前啟智班的老師們重新檢視自己對幼兒學習的看法,相信幼兒的能力,尋找一條能激發幼兒潛能及適合學前特殊幼兒發展的學習之路,以讓“教與學”都能更臻完美。 研究設計是以「讀書會」為行動歷程的開始,研究參與者透過「讀書會」認識及了解建構主義的精神,然後秉持著建構主義精神進行學前啟智班的教室規劃及教學設計,再隨時經由「讀書會」及各種討論與省思,對建構取向教學歷程進行檢視與調整。 研究結果發現:一、教師信念在研究前後有明顯的轉變:「天使班」的老師們在研究歷程後,對自我角色和教學想法、態度與行為上都和過去有所不同。二、從傳統的單元教學方式改為建構取向教學歷程中,「天使班」老師們經歷了幾點的調整與改變:(1)開放式的角落學習環境規劃(2)功課表的調整(3)將IEP目標融入角落教學中(4)讓「教學省思」成為教師日誌的一部份(5)用建構取向的精神去設計團體活動課程(6)從靜態評量走向多元及動態的評量方式。三、教師實行建構取向教學的歷程中所碰到的困境有三:(1)經常要在建構主義“理念與實踐”之間斟酌(2)介入時機掌握的困難(3)在幼兒學習歷程中製造認知衝突的挑戰。四、幼兒在建構教學實施後的轉變與進步有:(1)同儕互動增加(2)主動探索意圖提高(3)學習過程變快樂(4)重度障礙的幼兒反應變多(5)幼兒發展出很多IEP原訂計劃目標之外的能力。五、建構取向教學的可行性與限制:整體而言對學前特殊教育是可行的,但是對重度動作障礙及視覺障礙的幼兒而言,需要再加以設計輔助器具以幫助其學習,此外,IEP中目標的敘寫方式需要再加以思考,否則可能會限制建構取向教學的設計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