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87.156
  • 學位論文

台灣地名的形成與發展在歷史教育上的意義─以桃園縣龜山鄉為中心

指導教授 : 鄭瑞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自民國九十一年起,在國中教育階段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以來,社會各界針對其理念與實行提出了許多異議,但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尋求一個可行的中道措施,來修正教育改革中的亂象或補強未來教材的內容,應該是目前身為教育者的第一要務。 以傳統的歷史教育而言,原本的國中歷史、地理、公民分科教學,將各改為社會學習領域的一部份,所謂的歷史學科的基本性質與素養,因為實際教學時數的減少,以及為了「學科統合」而可能產生的排擠效應等原因,某些專業的歷史知識,恐怕在學校教育中都無法傳承與下一代的學子,這對於目前強調培養多元能力現代公民的一個民主社會而言,不啻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是以,本研究主要從「臺灣地名的形成與發展」作為解決問題的核心議題之一,在國小、國中的鄉土教育或是學科教學的教材上著手,補強有關「家鄉地名」、「臺灣地名」的教材內容,並且強調提昇教師專業的歷史學與地理學之素養,期使教師們在運用教材資源時,有一更完整而正確的資料可以利用。尤其臺灣的地名,實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與地理意義,假如能清楚掌握地名發展和演變的規律性,必定能使施教者與受教者瞭解運用地名前,所應具備的歷史和地理的基礎知識,如此必能讓學生瞭解歷史學與地理學的一些基本性質。 為此,本研究特以「台灣地名的形成與發展在歷史教育上的意義-以桃園縣龜山鄉為中心」作為主要論述方向,來分析整理台灣地名的形成與演變,以便作為未來九年一貫課程中歷史教學的補充資料;並且企圖深論探討現代社會發展與台灣地名演變的關係。

參考文獻


2.高拱乾(1694):《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 年。
3.周元文(1710):《重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4.周鍾瑄(1717):《諸羅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9年。
5.范咸(1746):《重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1年。
6.余文儀(1758):《續修台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2年。

被引用紀錄


李曼吟(2010)。台灣地名傳說之插畫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6/NUTC.2010.00001
劉得楷(2008)。被建構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Skadang與Xoxos部落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770
莊霈涵(2009)。蕭麗紅小說的民俗書寫〔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56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