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94.170
  • 學位論文

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中國繪畫對比應用之研究

指導教授 : 王 友 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 文 提 要 本文命名為「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中國繪畫對比應用之研究」,主要探討繪畫中有關形、色、質、筆墨、構圖...等的對比關係,內容除闡述自我理念外並以相關畫論、插圖作為引證,最後是創作理念及作品說明。全文除第一章緒論外,共分成四章,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第二章 中國繪畫表現之對比 第一節:傳統的陰陽對比觀念,從《易經》的陰陽哲理開始,進而談到中國繪畫中陰陽對比運用與法則。 第二節:對比的表現應用,包括:(1)什麼是對比?(2)應用範圍(有形、色、質的對比、筆墨的對比、構圖的對比)。 第三節:畫跡分析,以「表格分類」分析其對比應用並配合插圖對照引證。 第三章 創作原理與實踐原則 第一節:學習心得總回顧,共分四期(東海大學時期、創作試驗期、比賽時期、研究所前後時期)。 第二節:創作的理論基礎,包括:(1)以對比性的反差構圖作為創作的主軸(2)作品的對比性反差應用(有光影、空間、面積、形態)。 第三節:繪畫的實踐原則,共有五部份:(1)內容(2)筆墨(3)技法(4)設色(5)境界。 第四章 創作程序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創作程序,共分三段,包括:(1)創稿階段(2)創作階段(3)檢討階段。 第二節:作品解析,有基本資料、創作理念、作品說明,以一文一圖對照。 第五章 結 論 第一節:創作省思,包括:(1)構思發想的省思(2)構圖表現的省思(3) 筆墨應用的省思。 第二節:前瞻未來,提出兩點:(1)創作再出發(2)未來的規劃。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以分析法、歸納法、畫論引證法及作品印證法為主,使用資料包括美術史、畫論、美學...等相關論著與圖片。

關鍵字

疏密 對比 陰陽 對比應用 形、色、質 筆墨 構圖

參考文獻


16.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10,再版)
參 考 書 目
1.郎紹君著,《齊白石的世界》(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4,初版)。
2.吳怡 註譯,《易經繫辭傳解義》(台北:三民書局,2001.8)
3.王伯敏著,《中國繪畫通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12,第一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