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6.75
  • 學位論文

台南縣政治派系變遷之研究─以1945∼2000年縣長選舉為例

指導教授 : 陳延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主要針對歷屆縣長選舉過程,採歷史研究途徑進行回顧,藉以了解台南縣的地方政治勢力變遷情形,結果有以下發現;1945年10月日本人離開台灣,到1957年4月第三屆縣長選舉前,是海派勢力獨大期。另一方面,在國民黨刻意培植下,以胡龍寶為首的山派勢力逐漸形成,直到胡氏於1960年4月連任第四屆縣長成功後,縣內可說正式出現兩個縣級規模的政治勢力。 1972年12月國民黨在派系替代策略的運作下,提名高育仁並順利當選第七屆縣長,第三勢力高系也因此出現。繼高氏之後,國民黨再提名原本與地方勢力沒有太多淵源的楊寶發,並當選第八屆縣長,但楊氏後來與山派合流並成為其中重要人士,這樣的變化,宣告國民黨的派系替代策略失敗。 由於反對國民黨的政治勢力興起,再加上國民黨所屬的政治勢力自主性提高,使得1985年11月第十屆縣長選舉,共有無黨籍人士陳水扁、蔡四結及國民黨海派的李雅樵、山派的胡雅雄四位參選人,國民黨最後雖暫時化解無黨籍人士的挑戰,但無黨籍人士的勢力經過這屆縣長選舉,也已拓展到足以和國民黨內主要政治勢力對抗的基礎。 隨著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之後縣長選舉的本質進入政黨競爭階段,非政黨形態的政治勢力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漸趨消退;1989年12月的第十一屆縣長選舉,民進黨推出李宗藩挑戰尋求連任的李雅樵,最後雖以極少的票數挑戰失敗,但所引發的新營事件則對民進黨在縣內的勢力拓展具有正面助益。 接著,1993年11月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民進黨推出陳唐山與國民黨提名的黃秀孟競爭,成功擊敗黃氏,中斷連續十一屆都是國民黨籍人士當選縣長的局面。陳氏並於1997年11月第十三屆縣長選舉時以明顯的得票差距勝過國民黨籍挑戰者連任成功,此時縣內民進黨所屬的各政治勢力亦逐漸走向對立的局勢。

被引用紀錄


蕭如絢(2004)。技職教育相關研究所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0445910
蔡秀玲(2007)。台灣首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1950〜1951)〔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41120071512556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