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8.76
  • 學位論文

春秋社會變遷初探--以《左傳》賓禮為考察重點

指導教授 : 沈秋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嘗試以歷史研究法為經,而內容分析法為緯,探討以《左傳》所載為範圍的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遷問題。研究課題著重在當時各國實行賓禮所呈現的邦國關係,參照周初制定禮制的原意,以略窺春秋時期天子與邦國間,邦國與邦國之間關係變化的成因。歷史的發展自有其先後因果關係,準此,本文先敘述並分析周代社會發展與變遷過程中,五個重要問題的成因與影響,目的在藉由歷史發展的縱軸了解周民族的族群認同、歷史記憶的醞釀、成形與變遷的軌跡,並以邊緣理論審視華夏國家範圍的變化。至於內容分析,則以《左傳》為主要文獻,旁及《周禮》、《禮記》以及《論語》等典藉,整理歸納關於封建制度與賓禮的最初制訂的原意,以及《左傳》中記載「非禮也」的事件,觀察推論其違背禮制的成因,並藉此以了解禮制施行的變化情形,探究春秋社會變遷之梗概,以及其對中國歷史與文明精神發展的影響。

關鍵字

春秋 社會變遷 左傳賓禮 邊緣 族群 記憶 社會控制 正名 文化核心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先秦之仁義禮說》 方穎嫻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5年5月初版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 陳來 北京 三聯書店 2002年12月第1版第1刷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王明珂 台北 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民國90年05月初版3刷
《西周禮治文化探論》  王瑞傑 民國95年06月
《西周封國之自主與交融:周代封建性質的再檢討》 王瑞傑 民國90年05月

被引用紀錄


孟慶延(2015)。孔墨治道思想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009
黃千純(2010)。《春秋左氏傳》閱讀新視角之研究──以學習風格之四個象限為範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0777
宋秀齡(2011)。春秋君位繼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614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