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嘗試以歷史研究法為經,而內容分析法為緯,探討以《左傳》所載為範圍的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遷問題。研究課題著重在當時各國實行賓禮所呈現的邦國關係,參照周初制定禮制的原意,以略窺春秋時期天子與邦國間,邦國與邦國之間關係變化的成因。歷史的發展自有其先後因果關係,準此,本文先敘述並分析周代社會發展與變遷過程中,五個重要問題的成因與影響,目的在藉由歷史發展的縱軸了解周民族的族群認同、歷史記憶的醞釀、成形與變遷的軌跡,並以邊緣理論審視華夏國家範圍的變化。至於內容分析,則以《左傳》為主要文獻,旁及《周禮》、《禮記》以及《論語》等典藉,整理歸納關於封建制度與賓禮的最初制訂的原意,以及《左傳》中記載「非禮也」的事件,觀察推論其違背禮制的成因,並藉此以了解禮制施行的變化情形,探究春秋社會變遷之梗概,以及其對中國歷史與文明精神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