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3.255
  • 學位論文

浦羅柯菲夫《D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4和《諷刺》,作品17之音樂分析與詮釋

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Prokofiev's D minor Piano Sonata, Op. 14 and "Sarcasms," Op. 17

指導教授 : 林明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浦羅柯菲夫(Sergey Prokofiev,1891-1953)為十九至二十世紀俄國極具代表性之作曲家,從小就很有天分,不論是鋼琴演奏或作曲方面,年輕時就已在樂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浦羅柯菲夫風格上獨樹一格,是新古典主義音樂(Neo-classicism)的代表人物,提出五個自己的創作理念,並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作品14之《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作品17之《諷刺》,為浦羅柯菲夫早期的代表作品,從曲中不難發現他如何依其自身所陳之創作理念,從既有的古典曲式中,展出新風格的創作語彙。 本文共分為五章,包括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浦羅柯菲夫的生平與創作理念:生平部分筆者根據《新葛洛夫線上音樂百科全書》(Grove Music Online) 將浦羅柯菲夫一生分成四個時期:(一)俄羅斯時期(Russia),1891年至1918年、(二)美國時期(USA),1918年至1922年、(三)歐洲時期(Europe),1922年至1936年、(四)蘇聯時期(The Soviet Period),1936年至1953年,再依據此框架並參考其他文獻分別闡述。創作理念方面,則以浦羅柯菲夫本人所說之五個創作理念:一、古典的,尤其是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有關的;二、創新的,尋求一種表達強烈情緒的和聲語法;三、觸技的素材及反覆節奏的運用;四、抒情的;五、諷刺或怪誕的,等五個面向分項敘述,再以《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諷刺》兩曲的譜例作為浦羅柯菲夫創作理念之曲例;第三章,《第二號鋼琴奏鳴》和《諷刺》之音樂分析:將各曲針對曲式、旋律、和聲與調性、節奏、織度和聲響的探討;第四章,《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諷刺》之音樂詮釋:包括力度記號、節奏、速度和音響旋律的處理,以及觸鍵上的運用;第五章,結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樂譜
Prokofiev, Sergey. Sarcasms, Visions Fugitives and Other Short Works for Piano. Dover
Pubns, 2000.
______________. Sarcasms. Ludwing Masters Publication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