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台灣闔家觀賞的電視八點檔時段,三立台灣台的鄉土劇《世間情》中,出現了一對醒目的同性戀人,劇中的大老婆方思瑤愛上了丈夫婚外情對象江曉婷,她們也成為台灣本土鄉土劇中第一對接吻並披婚紗舉行象徵性的婚禮的同性戀人。此橋段引起國內外媒體報導,這對戀人也受到許多粉絲的喜愛,不但奪下「最受歡迎螢幕情侶」,並在官方舉辦的網路票選活動中,獲得觀眾心目中最喜愛的劇情第一名。 由過去傳播研究可發現,鄉土劇在意識形態展現上,應該為一個極為異性戀、以父權為核心的世界,然而,「瑤婷戀」卻是由鄉土劇中最逆來順受、委屈隱忍的大老婆,與常遭觀眾唾罵的小三攜手為丈夫帶上綠帽,顯然與過去鄉土劇慣用敘事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這樣違背父權價值觀的女女戀情,得到了許多觀眾正面的支持及喜愛。 目前鄉土劇的主要收視群仍以50歲以上的觀眾為主,過去相關文獻卻缺乏對中、老年觀眾解讀與其觀念的討論。有鑒於此,本研究期盼透過對鄉土劇主要年齡層觀眾的訪談,進一步理解現今台灣中老年觀眾對於婚姻、同志家庭或同志本身的觀念與立場,作為上一代觀念的擁護者,其對女女戀情是否會有自身獨特的見解? 研究訪問台北、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地,年齡介於五十至八十三歲之間共18人中老年閱聽人,並整理其日常的收視情境,研究將閱聽人對瑤婷戀情節的回應區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以慣性收看型觀眾最多,他們在解讀瑤婷戀時,並不全然站在反對立場,而會於部分敘事做出協商,鄉土劇中的「同性戀」是具有背景、脈絡,有血有肉的,與新聞報導中作為遙遠「他者」的同志族群不同。 本研究也發現,女性受訪者與男性受訪者在對鄉土劇中女同志敘事的解讀上涉入度相當不同。男性閱聽人觀看瑤婷戀時,多採劇中男性角色的立場去思考情節,他們傾向視瑤婷戀為一個「大某和細姨」的故事,對於敘事的主體不再是男性感到焦慮,解讀過程他們也頻以父兄的姿態導正、評論。相較於此,女性觀眾不但較能體會兩名女性角色的感情,並視此種情感為是女人共享的經驗,同樣作為母親,女性觀眾也更能體會劇中女同志母親的心情,他們透過瑤、婷向母親出櫃的劇情去思考:若今天自己的兒女是同志,自己是否能夠接受、會如何與女兒溝通?這也使她們對此情節的投入程度明顯高於男性觀眾。不同年齡的觀眾對瑤婷戀也有不同的回應,相較於50歲至60歲觀眾,年齡在60歲以上的觀眾在面對瑤婷這樣同性相戀的情況時,表現出老年人對年輕一輩的決定無法置喙的消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