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70.174
  • 學位論文

傾聽與紀錄-臺灣在日治時期下的日本童謠

none

指導教授 : 黃均人

摘要


「唱歌」是音樂教育的要項,也是最自然的音樂表現方式,由於筆者目前身為一位母親,一天中需長時間與小孩相處互動,互動方式不外乎是說故事、唱歌、唸詩、跳舞。在這過程中,每當想唱童謠給孩子聽時,腦子都會想該唱哪首童謠呢?哪首童謠是適合他又是值得他學習的。這樣的疑惑,直到某次帶著孩子去上課時,老師唱起了一首歌:「唏哩唏哩嘩啦嘩啦下雨啦;媽媽撐著雨傘來接我…」,並介紹說這首歌是日本童謠改編的…。這時,突然像是解開所有謎團ㄧ樣認定「就是日本童謠了」!為什麼不唱日本童謠給孩子聽呢?類似小星星這種音樂、英文童謠或是臺語童謠,以後他在學校也會學,可是日本童謠他在學校學不到,這時候可以唱給他聽呀!老一輩的人很多都會唱,如果能繼續傳承下去不是很好?就這樣萌生了這個念頭後,便開始很想知道:「日治時期臺灣人都唱些什麼童謠?」進而發展出了想研究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到底都聽了一些什麼歌曲? 因此,本文將以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作為背景,了解當時的孩童(1918~1945年左右出生,2018年的現年為73~100歲)都聽哪些「日本童謠」,其他語言的童謠與戰後這段時間的日本軍歌童謠則暫不討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
馮輝岳。《童謠探討與賞析》。臺北:國家出版社,1982。
施福珍。《臺灣囝仔歌一百年》。臺中:晨星出版社,2003。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9。
李園會。《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灣初等教育の研究》。臺中:瑞和堂,1981。

延伸閱讀


  • 施宜煌(2016)。臺灣的幼兒故事屋幼兒教育(320),26-4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565-201601-201605170014-201605170014-26-41
  • 游珮芸(2002)。日據時代的兒童文化-從《兒童街》看台北兒童藝術協會兒童文學學刊(8),77-90。https://doi.org/10.6739/ttchl.200211_(8).0005
  • 林文寶(2001)。臺灣兒童文學的建構與分期兒童文學學刊(5),6-42。https://doi.org/10.6739/ttchl.200105_(5).0001
  • 魏敏哲(2012)。None〔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45452
  • 陳彥君(2012)。NONE〔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4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