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77.156
  • 學位論文

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

none

指導教授 : 林麗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朝鮮士人種種因「明朝」而起的心態、論述及其實踐。為較周詳地考察此一過程,辨析其間曲折複雜的變化,本文上起明萬曆二年(1574)朝鮮使臣的朝天之旅,下迄清乾隆年間(1736-1795)的燕行歸途。本研究不僅著眼於朝鮮燕行使如何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實踐思明,更關心朝鮮使臣歸國後的反應與影響。藉由朝鮮士人在中國與朝鮮關於「明朝」的討論,並以清朝儒生作為比較的對象,以考察朝鮮思明文化的論述、實踐及其終結。   相當於中國的明清時代,朝鮮出於外交任務的需要,朝鮮知識階層扮演信使穿梭中朝之間,其私人日記、歸國後的報告書,近來以《燕行錄》廣受學界重視。不過,當代學界喜以清代朝鮮使節緬懷、欣羨明朝的種種言論為根據,強調明代中朝關係的友好。此類拿「清朝」說「明朝」的歷史解釋,忽視《燕行錄》、朝鮮使節的內在脈絡。究其實,朝鮮的思明文化雖屢有承襲之處,但仍不乏嬗變之跡。清代朝鮮人在「明瞭」明朝確實存在諸多弊政的情況下,從未在清人面前道出一詞片語的「明朝實情」,反是極力讚揚皇明的美好。這種可稱為選擇性書寫(selective narration)的普遍現象,是朝鮮使臣一種特殊的交流技巧。再者,《乾淨衕筆談》作為重要的文獻,近來學界對此書益發關注,但往往隨意引用其記載,未能注意到《乾淨衕筆談》實有嚴重的版本問題。本研究考校不同版本的《乾淨衕筆談》,發現朝鮮人為了順應國情,改動原本的版本,致使文義丕變,是為第二種的選擇性書寫。   其次,朝鮮北學派士人對於「中國論述」的闡釋,以及重新界定「中朝關係」的努力,過去往往著眼「和清」的一面,認為朝鮮「放棄」尊周論,呼籲回到和平相處、學習中國的方針。本研究強調的是,清乾隆年間的朝鮮燕行使,實是有鑑於朝鮮國內的改革需要,以及清中國強盛的事實,提出一個新的中國論述。這新的中國論述並不妨礙過去「思明」的傳統。事實上,一面「思明」,一面「尊清」反是當時亟欲推廣的新說,思明與尊清不僅不相違背,反而相輔相成。  最後,為具體檢視第三章「華夷論戰」的意義,並藉此探論思明文化的尾聲,本研究探論清初以降中朝雙方的「明史著作」,透過《燕行錄》中諸多關於「明朝」的討論,呈現朝鮮士人對明朝歷史的嫻熟,以及清朝儒生對前代故事的陌生。相較於同時的清朝士人,朝鮮燕行使對「明朝」展現莫大的熱衷與熟悉,「明朝」彷彿是雙方歷史認知的分水嶺。中朝各自的歷史書寫,形塑清初以降幾個世代對於「明朝」的認知。但是,18世紀朝鮮內部的明史書寫亦面對新的挑戰,朝鮮主體性與獨尊明朝的論述在國內競逐,此即朝鮮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的轉向,亦是眷眷明朝的尾聲。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壹、古籍史料
一、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首爾:東國大學出版社,2001。(按出使年分)
1539‧權 撥,《朝天錄》,收入《燕行錄全集》,冊2。
1574‧許 篈,《荷谷朝天記》,收入《燕行錄全集》,冊7。
1574‧趙 憲,《朝天日記》,收入《燕行錄全集》,冊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