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67.26
  • 學位論文

中國國債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問題

The Openness of Chinese Government Bond Market and the Argument abou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minbe

指導教授 : 官德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國過去為累積外匯儲備而採取許多在對外貿易、引入外資及外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外匯快速且大量的累積不但造成通貨膨脹壓力,也引發各界質疑人民幣幣值,為緩解境內過多之流動性,中國逐步引導內資外流,放寬人民幣資本項可兌換,近期金融海嘯顯現出中美雙方矛盾的依賴關係,人民幣是否或何時成為國際貨幣的議題引起各界關注,而本文認為持有債券可以間接持有人民幣,又中國債券市場以其國債最具代表性,故從資金移動的政策面限制探討人民幣與其國債市場的發展及關係,結合理論、模型並以實證來支持相關推論,進而了解人民幣走向國際的背後可能因素。 由模型推導關係來看,若中國對境內外放寬進入其國債市場政策的限制,其國債收益率上升;若中國拓寬境內投資境內外公債市場之渠道,則人民幣升值。由實證結果可得兩點主要推論: 1. 顯示本文有低估境外持有中國國債比例之可能,代表實際上境外希望藉由持有中國國債來間接持有人民幣之渴望。 2. 當中國政府愈早開放境內投資境外,使消費者實際持有外國公債較高,對於匯 率影響程度會較大,表示中國可能透過內資外流來緩解人民幣過快升值。 最後結論為,人民幣要能成為真正之國際通貨,除了用於貿易計價結算,還要有相應開放的資本市場,當境外藉由持有國債來間接持有人民幣,收益率會降低且人民幣升值幅度將因而趨緩,故國債市場有限度的開放可以間接測試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可調節匯率的過度波動。而本文模型的主要限制為量化開放程度的方式及替代變數的選取,未來建議可再增加股市或房市以更全面性地考慮整個資本市場的互動,或是放入外國代表性消費者,以兩國的角度來分析彼此關係,而獲取更為符合實際之變動。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10.周濟、彭素玲、蔡慧美(2005),<中國大陸匯率動向對台灣經濟之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
14.殷乃平(2000),《大陸金融體制演變之探索》,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中國大陸匯率動向對台灣經濟之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2005年12月
2.Fernando Alvarez, Andrew Atkeson, and Patrick J.Kehoe. 2000.“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With Endogenously Segmented Asset Markets”. 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605
5.Dennis Quinn. 1997.“The Correlates of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1: 531-551

被引用紀錄


蕭仁富(2013)。人民幣離岸中心之研究-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之展望〔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1082
吳心琪(2010)。國際貨幣制度演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606201018125500
湯千慧(2013)。寶島債介紹及發展前景〔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60520141753487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