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實證研究已證實敵意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有顯著的關係,敵意升高心臟疾病風險的機制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的機制之一為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簡稱ANS)的調節能力下降,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行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介入,是否能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之敵意,並改善其自主神經功能調節之能力及敵意引發之生理反應。研究之參與者來自南部某教學醫院之心臟內科診經主治醫師診斷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共25名。研究參與者年齡分佈介於36歲至69歲,平均年齡為58.2歲 (SD = 8.03),男性有17人,女性有8人。研究參與者經隨機分派至實驗組及控制組,控制組在等待接受團體治療時,實驗組先接受八週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課程。二組研究參與者在介入團體前及結束後皆須接受生氣回憶作業之實驗作業及填寫敵意量表。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經由八週認知行為團體介入後,有降低敵意的立即效果。所有研究參與者經由八週認知行為團體介入後,在自主神經功能方面,低頻能量(Low frequency power )在生氣回憶作業中之生氣回憶期及生氣描述期較參加團體前有明顯下降 ,高頻能量(High frequency power )在生氣回憶期較參加團體前有明顯下降,其他各項指標之前後測比較則皆未達顯著差異。在生理指標方面,呼吸速率在(基準期、生氣回憶期、恢復期)有顯著降低。此外,相較於團體治療前,表面肌肉活動電位(Electromyography, 簡稱EMG)在生氣回憶期、生氣描述期及恢復期皆有顯著降低,其他階段則無顯著差異。其他生理指標,包括心跳速率、皮膚電流反應(Skin conduct,簡稱SC)及指溫部分,在各階段之前後測比較亦無顯著差異。實驗組受試者之自主神經功能,在團體介入前後之變化,相較於控制組,無顯著差異。在呼吸速率部分,結果發現在生氣回憶期,實驗組之參與者在於團體介入前後之變化,相較於控制組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受試者之其他生理指標,於團體前後之變化,與控制組相較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