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04.28
  • 學位論文

公私協力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南投縣茶業文化節慶活動為例

指導教授 : 蔡允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臺灣茶產業的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創造臺灣經濟與貿易獲益之外,也使中國茶文化逐漸在臺灣生根,進而發展出當代多元且豐富的飲茶文化環境。南投縣為臺灣的產茶大縣,茶產業可謂是代表南投縣地方特性的核心資源,長久以來除了形成各個茶產區的特色茶種外,也塑造出南投縣獨特的茶產業文化鏈。在此鏈結關係中,不只包含地方政府與各地區農會,也有許多茶產業或文化的相關團體。隨著不同成員之間密切的活動與合作關係,使得南投縣的產業與文化環境更為活躍。 然而,在當前經貿自由化及產業結構轉變的衝擊下,傳統茶產業勢必要重新思考未來發展方向,才能因應全球化市場的挑戰,對於南投縣而言,茶產業發展的問題更是首當其衝。為了解決這項困境,地方政府若僅以傳統治理模式推行產業政策措施,其成效仍略顯不足,而必須要以更具效能的途徑促進產業發展。因此,公私部門協力的概念,便逐漸被應用在促進產業發展上,這也是資源有限的地方政府,願意採行的主要途徑之一。 本研究以南投縣政府舉辦的茶產業文化節慶活動為研究標的,在研究過程中將以公私協力關係的建構因素為基礎,運用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觀察公私部門在產業文化節慶活動中的協力關係,並探討協力關係對於地方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南投縣茶產業文化節慶活動的協力關係中,動態性「積極回饋作用」效果十分明顯,不同單位過去頻繁的合作經驗,將使公私協力關係的重新建立與運作更加順利。在訪談中也可發現,公私部門呈現高度的協力關係,參與者之間具共同目標,也能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或首長也在過程中扮演溝通協調平台的角色,積極主動的主導協力關係的運作。 在公私部門協力過程中,仍會出現許多阻礙問題,諸如:府內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缺乏溝通與信任基礎、活動經費行政程序延宕、經費規模不足、活動的國際意象並不顯著等。本文主要研究建議為:(1)強化縣政府府內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商;(2)建立政府與茶產業相關組織的溝通合作平台;(3)擴大協力合作基礎;(4)擴大經費來源基礎;(5)加強公私協力推動茶產業文化活動的邊際影響力;(6)對於活動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的重新思考。

並列摘要


non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江大樹、張力亞(2008)。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爲例。
李長晏(2005)。組建地方策略性夥伴關係之合作機制。中國地方自治,58(4),4-32。
李柏諭(2011)。跨部門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以蓮潭國際文教會館的委外經驗為例。公共行政學報,2011(40),41-76。
孫樹根、劉乃瑋(2007)。臺灣鄉村地區「造節運動」現象之研究--農產品銷售事件為例。農業推廣學報,22,1-20。
張世賢、汪家源(2006)。公私合作提供可持續觀光服務之研究-2005年鶯歌陶瓷嘉年華個案探討。公共事務評論,7(1),100-115。

被引用紀錄


胡合鎔(2014)。雙溪低碳旅遊之公私協力模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10049
許琇惠(2014)。地方文化活動之協力治理分析─以新北市永和區「仲夏夜之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846
莊瑞麟(2012)。台灣農會茶葉產銷治理問題與網絡-以南投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3013
葉卓叡(2013)。公私協力促進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鶯歌國際陶瓷藝術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409201323045700
蕭靜怡(2014)。地方節慶活動網絡治理與政策行銷之研究-高雄內門宋江陣之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9239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