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101.60
  • 學位論文

親子關係、家庭與個人因素對中年父母生活福祉的性別差異影響

指導教授 : 葉秀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過去對於青少年相關的研究較多聚焦於父母在青少年子女社會化過程的討論,並以各種父母的背景來探討青少年子女的各個面向,然而,對於中年父母之生活福祉的相關討論則較少著墨。本研究將檢視中年期父母的生活福祉是否因親子關係、家庭因素及個人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差異。以育有青少年子女的中年父母做為主軸,探討各種親子關係因素是否會影響中年父母的生活福祉,接著分析家庭因素對於中年父母生活福祉的影響程度為何,最後討論個人因素是否會影響中年父母的生活福祉。此外,相關的研究也顯示出,生活福祉具有性別上的差異,故本研究亦分析中年男性與中年女性之生活福祉的差異,及親子關係、家庭因素及個人因素對中年父母之生活福祉是否存在著性別的差異。 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來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之調查資料,此計畫乃一長期追蹤的調查研究,從1999年至2000年按受訪者編號調查的追蹤資料。本研究分析之資料為國一樣本第四波(高三時期)的家長資料,透過次序羅吉特迴歸模型(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進行分析。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親子關係、家庭因素及個人因素皆會影響中年父母的生活福祉,對中年女性而言,其生活福祉程度高於中年男性,但親子關係及家庭因素的影響較男性來的強烈。影響中年男性生活福祉的因素大多以「個體」為主,而女性主要是受到「親子」和「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雖然「親子」和「家庭」有助於提升中年女性的生活福祉,但相較於中年男性,中年女性所承受的壓力也較多。本研究也發現社交生活的活躍程度對中年女性生活福祉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因此,適當的社交生活網絡,除了有助於正面提升中年女性的生活福祉,也是處於工作與家庭平衡壓力的中年女性一種良好的紓發方式。 本研究認為在相關領域積極了解中年人的各種身心協調機制,並提供適當的社會資源及配套措施,是可增加社會穩定的機制,因此本研究建議中年者在生育子女前,應做萬足的因應準備,才能順利的適應子女成長帶來的挑戰;中年者是個人生的轉折時期,本研究建議中年父母可適當地拓展社交生活,藉此紓解壓力並與同類相互交流育子經驗;政府方面,建議可使用多元化的政策及教育來輔助中年父母;並鼓勵學術研究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年父母生活福祉的圖像,並規劃相關政策,促進中年父母的生活福祉。

參考文獻


王齡竟、陳毓文(2010)。〈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青少年憂鬱情緒:檢視同儕、專業與家外成人支持的緩衝作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1,65-97。
江文慈(2009)。不惑之惑:中年人的心理危機與轉機。諮商與輔導,277,22-27。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台灣社會學》,1,149-182。
吳佳玲(2008)。〈台灣親職壓力相關研究之回顧與分析〉。《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7,63-89。
李美玲、楊亞潔、伊慶春(2000)。〈家務分工:就業現實還是平等理念?〉。《臺灣社會學刊》,24,59-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