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189.247
  • 學位論文

宜蘭三星地熱井址之地下構造震波測勘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Sanshin geothermal well site in Ilan by using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指導教授 : 石瑞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地熱為國際積極開發的替代能源之一。台灣從早期宜蘭地區的研究,即顯示當地有豐富的地熱蘊藏潛能,然而由於宜蘭平原被大量的第四紀沖積層所覆蓋,缺乏直接的相關地質研究,且對於宜蘭地區較深部的地下構造也缺乏有效的探勘資料。為了提供較可靠地熱井井址鑽探的位置,本研究由中正大學與中央大學震測隊在宜蘭三星鄉紅柴林地區,利用2部震盪震源車(EnviroVibe)及384波道震測儀,實施兩條長度分別為4.2公里(東西向)及3.2公里(南北向)十字交叉的同中點炸測測線,處理後得到長3.4公里及2.4公里的震測剖面來研究蘭陽溪南側紅柴林地區底下深部的地下構造。配合訊號特徵及地質資料解釋,從東西向震測剖面可觀察到最上部的沖積層厚度從西側約500公尺向東側增加至約600公尺,沖積層下方的岩層間的不整合面向東傾斜且逐漸趨於平緩而岩層底部的反射訊號從西側約500公尺深向東傾斜至最東側推測深達1800公尺。在南北向震測剖面中,沖積層厚度則從南端約300公尺向北加厚至約500公尺,沖積層與岩盤界面受到斷層活動產生訊號不連續的情況並產生許些受到逆斷層作用所造成褶皺的構造。以目前宜蘭平原地體構造活動的背景,本地區有主要斷層系統通過以及處在順時鐘扭轉的張裂環境,使該斷層系統可能成為此區域地熱水的主要通道。為幫助震測剖面之解釋,本研究另於測線近山脈的牛鬥地區共採集七個露頭岩樣與地熱井岩屑比對及波傳速度實驗。雖然從碎屑比對中不易分辨該岩石所屬的地質區岩層,但利用波在不同岩石中的傳遞速度實驗結果顯示波傳速度硬頁岩較板岩快。本研究結果可發現從岩性上不易區分地質區岩層,從波傳速度上則容易區分,但在與震測剖面配對岩層解釋還需取得更完整的岩芯資料以及岩樣分析才能提高準確性。

關鍵字

震波測勘

參考文獻


蘇清全 (2011)蘭陽平原末次冰期以來沉積環境變遷與構造作用特性。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29頁。
石政為 (2011)利用反射震測探討宜蘭平原之基盤深度及構造演化。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10頁。
陳宗祺 (2013)沖繩海槽西南端之宜蘭平原震測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地震所碩士論文,共149頁。
Hou, C. S., Hu. J. C., Chen, Y. G., Chen, C. L., Cheng, L. W., Tang, C. L., Huang, S. H. and Lo, C. H. (2009)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Ilan Plain acted as a westernmost extension of the Okinawa Trough, Tectonophysics, vol. 466, 344-355.
Kearey, P., Brooks, M., and Hill, I.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3rd Edition, Wiley-Blackwell, 272 pages.

被引用紀錄


顏廷清(2016)。宜蘭三星地區地下構造之震測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62584
張育郡(2016)。利用淺層震測探討與斷層構造相關之宜蘭地熱場址〔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709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