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14.211
  • 學位論文

台灣企業的集團化對整體經營績效之影響—以紡織產業與食品產業為例

Group Enterprises and Firm’s Profitability:A Study of the Textile and Food Industri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崔曉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台灣集團企業主導了許多重要產業的營運,亦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台灣的民生工業紡織產業和食品產業,對內滿足國人需求及對外與國際對手競爭,原以為透過集團企業雄厚財力、豐富的資源及計劃性的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獲利能力,讓企業得以永續經營。 本研究以固定效果迴歸分析紡織產業與食品產業,集團隸屬企業與非集團隸屬企業之實證分析,並嘗試分析兩產業與獲利能力之關係,用以作為實證分析之依據。 將1998年至2012年間的49家紡織業與22家食品業之企業的實證結果發現,紡織產業及食品產業之企業對集團隸屬不具顯著,對於企業隸屬集團的獲利能力並無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瞿宛文、洪嘉瑜(2002),「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7,33-83。
鍾憲瑞、陳俊忠(2006),「大者恆大嗎?規模與擴張傾向間關係的檢視」,《管理學報》,23,45-60。
鍾喜梅、葉家豪(2010),「家族連結、政商關係與多角化擴張:台灣家族集團的跨時分析」,《組織與管理》,3,67-106。
謝存瑞,鍾憲瑞,羅萱(2010)「規模、集團隸屬與擴張積極性」,《中山管理評論》,18,837-861,高雄:中山管理評論編輯部。
廖文如,陳建勝(2004),「我國紡織業財務比率分析之研究」,《華岡紡織期刊》,11,219-2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