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20.57
  • 學位論文

台灣住宅之價量研究:區域性分析

Price and Transaction Volume in the Taiwan Housing Market:Regional Analysis

指導教授 : 陳和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文獻上討論不同住宅商品種類,以及相同商品不同期間價量關係的相關研究甚為豐富,然而探討各地區價量關係差異之成因則相當匱乏。因此,本研究探討台灣各都會區房屋市場之價量關係,更進一步透過經濟理論分析,釐清各都會區產生價量差異的原因。研究以台灣整體地區以及七大都會縣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地區、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為空間範圍,使用2001年第一季至2014年第4季之信義房價指數、房價綜合趨勢分數、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以及住宅存量,透過時間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各都會區之價量關係是否存在差異,並且運用文獻上房屋價量關係理論:頭期款效果模型、搜尋與配對模型,以及損失厭惡模型,加以分析產生差異性之原因,以提供相關單位擬定住宅政策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整體地區屬於「價先量行」,符合Genesove and Mayer(2001)的損失厭惡模型,意即市場中多存在投資客類型的賣家;桃園縣、台中市與台南市屬於「量先價行」,符合Berkovec and Goodman(1996)的搜尋與配對模型,表示賣家多屬於搬家換屋的一般民眾;新北市與高雄市則屬於雙向因果關係,表示市場中投資客與普通賣家的存在比例相當;台北市與新竹地區則是無顯著領先落後關係,價量關係較為薄弱。衝擊反應分析之研究結果顯示交易量受到房價衝擊時,影響幅度較大;房價受到交易量衝擊時,影響幅度較小。預測誤差變異分解顯示房價變數的外生性較強,而交易量變數的外生性較弱。本研究認為台灣各都會區,由於賣方習性以及產業發展進程的不同,故產生相異的價量關係。因此,政府單位應重視各都會區之間的差異性,將政策依各地區進行微調,方能使施政達到理想的成效。

參考文獻


花敬群與張金鶚(1997),「住宅市場價量波動之研究」,《住宅學報》,1-15,台北:中華民國住宅學會。
黃倧賦(2014),《總體經濟與台灣房地產價格之非線性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薛翔之(2013),《公益彩券銷售量與總體經濟指標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正隆(2014),《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對房地產價格與成交量之影響-以台北市及新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經濟學系國際經濟學碩士論文。
林柏伸(2012),《我國課徵奢侈稅對不動產價格與成交量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