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78.133
  • 學位論文

臉書對害羞者的友誼品質與整體生活適應之影響

Shyness and the Use of Facebook Funtions in Friendship Quality and life adaptation

指導教授 : 許功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近幾年社群網站興起,截至2015年5月為止,Zuckerberg(2004)所創立之臉書(Facebook)為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站,個體可透過臉書的網路世界鞏固現實生活社交圈,並與他人進行各層面的交流。害羞個體因擔憂他人評價產生退縮行為,使得害羞個體於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面臨人際交往上的困難。然而,過去的研究指出網路世界可減少面對面所產生的非語言線索,使害羞個體能有更多的自我揭露,獲得更好的關係品質。但在過去研究中未探討不同臉書功能對害羞個體的影響,因此,本論文想了解不同社交性的害羞個體使用不同臉書功能,對臉書朋友友誼品質的影響,進而探討該友誼品質是否會影響整體生活適應。   本研究透過網路收集416位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資料,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施測。研究結果顯示,於臉書聯繫方式的部分:高社交性且高使用臉書分享的個體,隨著害羞程度越高,其感受到的友誼滿意度越低,進而感受到越低的幸福感及朋友支持,及越高的社交寂寞感。低社交性且低使用臉書分享的個體,隨著害羞程度越高,其感受到的友誼滿意度越高,進而感受到較高的朋友支持及較低的社交寂寞感。此外,低社交性的個體,使用越多的臉書分享,其感受到的友誼滿意度及親近度皆較好。於非臉書聯繫方式的部分:高社交且高非臉書聯絡及高非臉書提及的個體,隨著害羞程度越高,其感受到的友誼親近性越低,進而感受到的社交寂寞感越高。最後,針對害羞及社交性與其他變項之間關係、聯繫方式與友誼品質之關係,及害羞個體透過不同聯繫方式的友誼品質對整體生活適應的調節式中介效果進行討論,並對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說明。

參考文獻


邢占軍(2005)。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24,301-323。
汪志堅、陳翔、江義平、江維彬(2013)。 Facebook 社交網站使用因素之量表發展與驗證。電子商務學報,15(3), 319-351。
陳雅卉(2009)。大學生自尊憂鬱程度、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以某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論文系統。 (系統編號097NTNU5571123)
Aguinis, H. (2004).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categorical moderator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Aiken, L. S., West, S. G., & Reno, R. R. (1991).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Newbury Park, CA: Sage.

被引用紀錄


蘇偉閔(2016)。大學生社交性、公眾自我意識及寂寞感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5-19012017154318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