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29.247
  • 學位論文

悲傷情緒與群體刻板印象對自發性特質推論的調節作用

Sadness and Stereotypes Moderate 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

指導教授 : 高泉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自發性特質推論(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 STI)的現象是指當人們看到特定對象表現出行為時,個人會在沒有主觀意識覺察或不自主的情況下,推論出該行為對應的特質。本研究主要探討行動者的行為與隸屬群體的刻板印象是否一致對自發性特質推論的調節作用,及悲傷情緒是否能減弱刻板印象的激發進而影響自發性特質推論。實驗一操弄行動者的行為與所屬群體刻板印象是否一致,實驗二操弄行動者的行為與所屬性別群體刻板印象是否一致,實驗三操弄悲傷情緒,看是否能減弱行動者所屬性別群體刻板印象的激發。研究結果顯示,行動者的行為與隸屬群體刻板印象一致時會促進自發性特質推論,不一致時會抑制。實驗三的結果顯示悲傷情緒消除行為與性別刻板印象一致時對STI的促進效果與不一致時對STI的抑制效果。歷程分離的結果顯示,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控制式歷程大於刻板印象一致的控制式歷程;刻板印象一致的自動化歷程大於刻板印象不一致。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林湘怡(2008)。《提取引發遺忘刻板印象特質:跨類別抑制與評價不對稱性》。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思瑩(2013)。《激發性別刻板印象:類別特質對促發效果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瑋育(2015)。《悲傷、生氣及刺激起始不同步時距對激發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中涵(2015)。《特質可觀察性、正負向評價及文化差異對自發性特質推論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lair, I. V.(2002). The malleability of automatic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6(3), 242-261. doi:10.1207/S15327957PSPR0603_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