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53.49
  • 學位論文

台灣電子產業經營績效之分析-以台灣50及中型100為例

A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 A Empirical Study of the Taiwan 50 and Mid-Cap 100

指導教授 : 陳建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國內經濟成長的主流。而台灣高科技産業的迅速發展,尤其以電子産業領域最為突出,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支柱産業,在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公司經營績效必然為重要參考指標。本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建立多投入多產出的衡量模式,探討國內「台灣50」電子產業23家公司與「中型100」電子產業29家公司的經營績效。研究期間為2005年至2012年,主要探討期間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金融海嘯爆發前三年(2005~2007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兩年(2009年~2010年)及爆發後第三和第四年(2011~2012年),並從文獻中選取4個投入項及2個產出項,衡量公司的經營績效。   研究結果發現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兩年,「台灣50」與「中型100」之電子產業公司經營績效普遍都呈現下降趨勢,而在金融海嘯爆發後第三至第四年績效不再下降。接著使用麥氏生產力指數(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PI),發現「台灣50」之電子產業在整個研究期間內,生產力成長的公司比例47%,而「中型100」生產力成長的電子產業公司為41%。整體而言,「台灣50」電子產業優於「中型100」電子產業。

並列摘要


Hi-tech industries are highly competitive and are always changing. To remain competitive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keep developing, Taiwan needs to keep improving i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u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of “Taiwan 50” and “Mid-Cap 100”. This research used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method (DEA) analyzing the operating effects of 23 companies and 29 companies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of “Taiwan 50” and “Mid-Cap 100”. Moreover,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i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roductivity change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of “Taiwan 50” and “Mid-Cap 100”.

參考文獻


1.李正文、陳翔修(2008)。台灣光電產業之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中原企管評論。6(1),1-30。
5.周明璇 (2009)。建構半導體晶圓製造廠跨廠績效評估模式及其實證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研究所,新竹。
6.柯慈儀、陳德惠、邱永和(2010)。電子業經營績效與景氣衰退之關聯性分析。應用經濟論叢。(87),1-30。
7.高子荃、詹淑慧(2010)。台灣資訊電子業之廠商規模與成長:外人直接投資、技術差距、財務結構效果之分量分析。經濟研究。(46)1,69-101。
9.張印燈(2012)。傳統產業企業文化、領導風格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鋼鐵公司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屏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