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50.250
  • 學位論文

巴利語《指導論》(Netti-pakaraṇa)研究──以「教說範疇」(Desanā-hāra)為主

The Study of Pali text Netti-pakaraṇa──with respect to Desanā-hāra

指導教授 : 莊國彬

摘要


Netti-pakaraṇa(《指導論》)相傳為佛陀大弟子Mahā-kaccāyana (摩訶迦旃延)所造,論中提出藉由十六範疇(soḷasa hārā)、五方法(pañca nayā)以及十八根本句(aṭṭhār-asamūlapadāni)等彼此有著交互關係的三種模式,探察經教的正確意義,明白彰顯佛陀的教法。論中最重要的主題 “hāra”一詞,若從巴利字根分析,具有「運轉、傳達」的語義,因此《指導論》所要教示的,除了將佛法劃歸為十六個hāra,因而具備了「教法分類」的性質之外,同時亦是運用十六個hāra去「運轉、傳達」佛說契經深義,進而達到「經義詮釋」的目的。本論文的初步探究,希望以desana-hāra(教說範疇)為例子,一窺《指導論》理解契經的方式。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Bond, George D. 1979.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the Netti
K. Narain, Delhi:B.R.
(一)原典文獻
《長阿含經》。《大正藏》冊1,第99號。
《大智度論》。 《大正藏》冊25,第150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