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1.1
  • 期刊

淺談律動策略於奧福音樂教學之運用

摘要


二十世紀是音樂教學多元盛行的時期, 包含達克羅士教學(DalcrozeEurhythmics)、奧福教學(Orff Schulwerk)、柯大宜教學(Kodaly Methode)及鈴木教學(Suzuki Concept),這四種教學均以多元教學手段引導著稱並蘊含肢體律動的概念,其中達克羅士教學與奧福教學最重視「肢體律動」的引導。本文主要探討律動教學在奧福教學法之多元運用,以下將分別探討律動化音樂教學、奧福教學之多元運用方式。

參考文獻


吳雅珍(1999)。淺談舞蹈治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5,289-306。
郭芳玲(2004)。探討奧福教學之哲理運用於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方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學刊。3,33-76。
郭芳玲(2009)。幼兒音樂教學運用創造性舞蹈啟發音樂及相關能力。臺北市:五南。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34,45-51。
張曉華(1999)。創造性戲劇原理與實作。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被引用紀錄


張德蘭(2017)。幼教教師運用創造性舞蹈融入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5570327
吳湘湄(2019)。融合STEAM教育模式之幼兒音樂課程設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20620201612456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