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08.68

摘要


急性腎功能惡化是一個高死亡率的疾病,而在重症患者,其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六十。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是目前診斷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的黃金指標,但它可能隨著年齡、性別、肌肉和身體水份情形而變化,使濃度不是完全可靠的指標。目前臨床及基礎研究已有發現越來越多的生物標記可供早期發現或專一性診斷急性腎損傷。希望藉由提高生物標記之敏感度可以在黃金期間內提早發現腎損傷及介入治療,以避免產生合併症、提升腎功能恢復的機會、並能較血清肌酸酐更準確判斷預後。此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生物標記在急性腎損傷時扮演之角色及其臨床之應用。

被引用紀錄


詹十宜(2015)。外科加護病房病患首次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預後狀況之相關因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65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