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77.114
  • 期刊

科技時代下的通識教育使命

General Education in Our Hi-Tech Era

摘要


本文的主旨即在於嘗拭探對沉當前高等教育中實施通識教育的時代特性,分析科技發展的時代趨勢及其社會燮通下所衍生的新課題,並經由探討科技發展對通識教育的衡舉與影響,來呈現料技發展時代越勢下的通識教育使命。 我國大學自一九八四年由教育部全面推勤實施通識教育。當前教育政策特別凸出對通識教育的強調,實際上是正好反襯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當前的教育文化是專精教育壓倒了通識教育。這種現象不僅在技職教育體系是如此,即就高等教育體系的綜合大學也是如此。形成這種現象的背俊因素固然很多,但歸根結底一句括,我們可以時代的發展趨勢來總結。而最能夠彰顯當前時代發展越勢特性的,更無外乎是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整體衝凷。 通識教育的起源與發展可以銳是針對「專案教育」(或「專精教育」)的高度發展,以及由此而來所造成對教育本實的造成與對人性各種需求壓抑的自然反動。這種反動代表著人類自身對整體教育發展失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理念功利化、教育僧值世俗化以及教育制度僵固化等現象反省下的初步嘗拭。就此而言,通識教育的內涵與功能在最初的意羲與目的上,就是要有別於專案教育所本有的內涵與功能,並且不僅要避免與彌補專案教育高度發展所形成的各種缺失,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出更高的教育價值並且建構更優位的教育理念,來統攝包含專案教育在內的教育意義和教育目的。 不同的學者對於通識教育的意義與目的經常會有不同的觀貼,以及各自特別強調的側重屠面。基本上,我們從通識教育起源的背景來看,大體上,通餓教育具有「作爲專案教育的補充」、「作爲專案教育的基礎」和「作爲統整的教育」等三個屠面的意義因此,在課程設針方面也就展現出「傅統主羲」、「現代主羲」、「折衷主羲」以及「俊現代主羲」等四撞不同的風貌。 大學是不僅時代的産物,更是影窖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正産生根本性的作用。對樸人類的未來,我們可以預見科技將具有領導的地位,不僅可以帶領社會進化至一個更新的層次,同時也會改燮人類的生活型態和思考方式。然而,在科技爲人類帶來各種便利與福祉的同時,也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帶來各種的威脅輿危害。一方面,高度的科技發展帶動快速的社會與職業燮遷,這就對大學的市場職能帶來嚴重的衝凷,徒而也就對大學的使命和任務帶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各項新興料技的興起,如資訊科技、基因工程、量子物理等,雖然能夠不斷爲人類社會創造新一波的文明果實,但卻同樣在倫理、道德、法律、價值等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恐懼。此外,科技的高度發展,不僅要求教育制度要有相應的改革外,即在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角色以及師生關係等各類教育活動上,都産生前所未有的挑戰。 科技發展對大學教育所帶來的挑戰和衝撀,最具體的表現在各校對通識教育的課程設計與任務要求的變化上。這種燮化同時呈現出危機與轉機的兩種變貌:一種是通識教育專業化、工具化與世俗化的實證取向,另一種則是通戳教育多元化、內在化與價值化的規範取向。在料技發展時代下的通識教育不能也不必背離時代發展的趨勢和特性,在一切朝向資訊化、電子化、數位化的「e化」之同時,通識教育扮演著另類 「e化」的重要角色,也就「教化」(educate)的功能。因此,通識教育的時代使命以及其對科技發展衝凷的因應之道,首要之務即在於明白自身的限制,並不斷揭示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挑戰和威脅,透過批判與反省科技文明的各項成果,以圖更深刻的認識植基於人性的本然需求,並由此來建構個人在主體上具備能夠追求自我圓滿生活的各種能力。

關鍵字

通識教育 科技發展 e 化 全人教育 教育

並列摘要


Hi-tech has influenced not only our daily lives, but also our culture as a whole. Education, as a constituent of culture, must make adjustments to the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s brought forth by hi-tec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roles that can be played by our General Education. The original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to complement specialized education. Recent hi-tech development has directed many schools to modify thei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designs. Courses become either more pragmatic or more pluralistic. In an era when hi-tech development is offering a challenge to humankind,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General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culture” too. ”E” hereby means ”educate”-to call attention to our basic human nature and human needs amid an electronized and digitalized environment.

並列關鍵字

General Education e-culture hi-tech education

被引用紀錄


吳佩真(2010)。風險社會與通識教育:台灣博雅書院興起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0.00790
盧冠利(2007)。我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07.00335
鍾怡慧(2006)。我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實施架構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40638
黃佳玲(2013)。父母期望、師生關係與公私立國三學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2012013204732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