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紀以來,西方近代心理學的發展,尤其Frued的心理分析學派及Watson的行為學派,以當時的自然科學為典範,心理學成為一門「中心無主」、「沒有靈魂的心理學」,並將人化約為動物與機械——次人性現象的人觀,造成了「全人」觀的嚴重缺失。超個人心理學對「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在生理、情緒、理性、靈性各層次均衡的發展與整合。超個人心理學是根基於人本心理學而來的,兩者皆主張探討完整的個人,但超個人心理學還多了一層靈性或超越性層面;人本心理學注重「自我實現」,而超個人心理學則重視「自我超越」的靈性層面,並且認為如果缺乏超越的、超個人的層次,我們就會變得病懨懨、變得殘暴、變得虚無,甚或沒有希望、冷漠無情。本文強調,通識「全人」教育的方向——身、心、靈不能忽略任何一層次,其中以靈性或超越性層次是「全人」存在的最高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