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11.1
  • 期刊

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氣切管移除之探討

摘要


臨床上急重症呼吸器病患,在使用呼吸器的原因及潛在問題解決或改善後,即應嘗試積極脫離呼吸器及拔管。但在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多次拔管失敗者或需氣道保護、及痰液過多者,都可能會延長人工氣道的使用時間;為了改善放置人工氣道病患舒適度、減少刺激嘔吐反射(gag reflex)及減少聲帶損傷,我們常建議放置氣切管(tracheostomy tube)。而氣切管的種類、脫離方式與步驟、脫離氣切管時氣囊空氣抽出(cuff deflation)完全與否等等,對氣切管脫離的成敗皆有深切的影響。本個案在脫離呼吸器成功後,執行拔管前的氣切管口阻塞(capping)測試時,將氣切管氣囊內的空氣完全抽出後,開始執行氣切管口阻塞測試,約15分鐘後病患呈現呼吸困難,檢視氣切管之氣囊的指示氣球(pilot balloon)原已抽空後扁塌的指示球,竟又呈現半充氣狀態;再度用空針將指示球內空氣完全抽空,並用止血鉗夾住連接氣囊的充氣細管(cuff inflation tube),病患呼吸困難情形立即消失。續觀察12小時後,成功拔除氣切管。我們的結論是,在氣切管脫離失敗的個案,除了考慮病人本身疾病的問題外,也不要忘了氣切管本身的問題,例如:已抽空的氣囊產生自動充氣的問題,如此才能提高呼吸器病患脫離氣切管的的成功率。(呼吸治療2003;1(1):57~62)

被引用紀錄


蘇鈺雯(2008)。家屬對長期使用呼吸器患者氣切之決定過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08.0001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