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6.176
  • 期刊

【論文摘要】當人工智慧遇上呼吸治療─運用機器學習預測呼吸器脫離

【論文摘要】Wh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 respiratory therapy-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predicting successful ventilator weaning

摘要


前言:病患一旦使用呼吸器(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支持後,最重要的課題是在疾病治癒後脫離呼吸器。選擇適當的拔管時機可減少呼吸器相關併發症,但拔管時機一直是重症照護團隊抉擇困難的議題。21世紀初,人工智慧歸來,在這人工智慧再次爆發的新元年,發展出許多新興概念與應用,其中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指機器透過從過往的資料和經驗中學習並找到其運行規則,最後達到人工智慧的方法,其應用包含搜尋引擎、大數據分析……等等。本研究運用機器學習分析病患資料,建立模型以預測拔管成功,望能輔助日後判斷拔管時機與並降低拔管失敗率。研究方法:以南部某醫學中心成人重症內科加護病房,使用機械通氣大於48小時病人為研究對象,藉由呼吸治療電子病歷資訊系統以回溯方式蒐集病人資料,包含病患性別、年齡、身高、病史(含肺部相關疾病史、心臟血管相關疾病史與神經肌肉相關疾病史)、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GCS)、疾病嚴重度(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 APACHE II score)、自主呼吸訓練時相關通氣參數,包含:每分鐘換氣量(Minute ventilation, V_E)、潮氣容積(Tidal volume, V_T)、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 RR)及血氧濃度,依拔管結果區分為拔管成功及拔管失敗組,將各項數據以Microsoft 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進行機器學習,70%進行訓練,30%進行驗證,並建立預測模型。結果發現:共收案152位病患,125位拔管成功(82.2%),27位拔管失敗(17.8%),拔管成功組身高較高且APACHEII較低(p<0.05),其他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成功以Microsoft 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訓練並建立預測模型,其平均準確度(Average accuracy)為0.848。測試結果如圖一。結論與貢獻:此研究根據病患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身高、APACHII、GCS、過去病史)及自主呼吸訓練時的通氣參數,透過機器學習訓練出預測模型。藉由此模型的應用,重症照護團隊可以選擇適當的呼吸器脫離時機,望能降低拔管失敗的風險,降低再插管率與感染肺炎的機會,輔助日後拔管指標與呼吸器脫離策略標竿的擬定。

關鍵字

Machine Learning Weanin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