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67.16
  • 期刊

Tang Junyi's Spirituality: Reflections on its Foundation and Possibl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唐君毅先生的靈修觀

摘要


本文旨在展示唐君毅(1909-1978)的靈修觀,並指出其在對比靈修學中的當代相干性。首先本文所謂靈修指的是以自我完善為目的,那種通過超越實存自我的自覺努力對終極價值的追求。本文先分析超越意識,展示它的知識論及價值學兩面的大旨;進而分析唐先生對人性的看法,指出唐先生不但堅持儒家性善的立場,並將性善說從理性層次上提到信仰層次。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唐先生對真我的分析同時也就是對實存自我的轉化。因之哲學分析不僅是觀念的澄明,而在重新開啟自我的轉化內在動能,而邁向終極價值,這就緊扣將自我的探索扣緊靈修的向度。這一轉化的動能主要包含兩組相關的概念,即對實存自我的捨離及超越意識的實化。當然這內在動能的實化必涉及工夫的觀念,所以本文同時展示唐先生在工夫的看法,於是本文依次展示其自覺、自明、立志、罪惡及轉化的觀念。最後,本文從對比靈修學作結,指出不少西方靈修學研究者認為西方人士在靈修方面漸次側重內在的探索,而捨離當下的社會。這與西方的本性論進路及其將自我視為恆常不變的認知與權力的基礎有關。但是,從唐先生的觀點看,人性展現為能動性與轉化性,它不是恆常不變的。人的本性正是那驅使個人與世界互動而達致成長與實現的動能。如是一來,則人性指向個人心靈與生活、社會乃至凡俗世界的元初性連接。內觀自我的修養與立志的工夫只是靈修的起步,而非終點,因為靈修的真正的終極目標不在捨離社會的逆向性的內探,而在社會行動,個人心靈通過與社會行動而實化心靈與世界的元初連接,從而促成個人與社會的共同成長。近年基督宗教的靈修學頗有將認識神理解為一往不復的內在的深層探索,於是將神修視為內在心靈的探索反而成為當前靈修學特別流行的主張。尤其是新世代人(Newagers)更是片面的重視內索。但是這種片面性如不加限制的話,是很容易導致自戀及對現世的冷漠,基督宗教靈修學家中已經有人對這種片面性提出警告。就此而言,唐君毅先生在靈修上的內外相須相維的均衡性重視,實足為西方靈修學的借鏡,更可為未來世界靈修學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賴惠姍(2006)。唐君毅之易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07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