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原學術思想上的轉變,大致上來說是可以以四十歲作為分水嶺,在此之前,主要提倡漢學;在此之後,重新思考古經書的詮釋方式,質疑宋學,進而力抨宋代理學家。1東原早期服膺程、朱,然到中年之後,開始批判程、朱,甚至在晚年著述《孟子字義疏證》,以為程、朱論理乃是摻雜佛老,不復先秦儒學宗旨,而這偏離最甚處,即在宋明時期。當其時,理學大興,尤其程、朱一派以理學名於世,加上自元代遂訂《四書集註》為科舉專用書目,程朱之學獨霸學壇已久,儘管反對聲浪不絕,程朱地位仍舊屹立不搖。 戴東原在理學方面的著作代表,莫過於是《孟子字義疏證》,他自稱:「僕生平著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人心之要。」此書前身為《孟子私淑錄》和《緒言》。一般認為,此二書為《孟子字義疏證》的稿本,而戴氏對於《孟子字義疏證》的重視,除了由前二書作為稿本集結整理而成之外,更是到他臨終之前(1777年),才真正定稿。而由其著書原因及書中內容,可推見戴氏晚年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