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31.206
  • 期刊

人格異常的社會文化根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目的旨在探討社會文化對人格異常病因學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的途徑。就像影響其他精神疾病的癥兆一樣,文化也影響了異常人格癥兆的呈現方式、外顯行爲等。在現代文明社會,各種的文化因素更是與人格異常息息相關。從鉅觀的結構面而言,風俗習慣、育兒方式、社會信仰、神話、法律規則、以及各種的社會控制機制等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格的發展與適應。另一方面,社會文化的微觀面,家庭成員的規範、期待、互動方式與情感表達等,也都在人格的發展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移民的增加,文化與環境適應的問題,也讓我們面對心理疾病時,必須考慮跨文化或多元文化共存,在心理疾病或人格異常的引發及診斷治療上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也從家庭、同儕、生命中的重大事作與創傷、政治經濟等變遷等社會文化制度,探討社會文化如何影響個人的觀念行爲及價值觀等,並成爲反應周遭環境的模式。最後,本文也提出結論,認爲人格的異常表現方式,會因文化的不同而在個人之間有所差異,在此元文化交融之際,對於不同的人格表徵及異常人格的評估更應謹慎而多元,很多人格異常在臨床上的診斷,必須顧及文化在其中的影響。總之,本文經由理論及文獻的探討,瞭解到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是深遠而直接的,不同族群的文化會使人格表現方式有所不同。文化的變遷與跨文化間的調適是社會現象也是人格異常的可能原因所在,對於人格異常的認識與診斷,若能置於當事者的文化環境中,則是能掌握真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