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44.23
  • 期刊

健康與醫療社會學方法論:語言取樣方法的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互動性語言取樣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是找出問題所在;第二是判斷因果關係;第三是尋求診療方法。目前在取樣方法上主要有二大主流:一是「規範性」語言的取樣,認爲語言表現應具備一定的常模與標準,因此可根據所立之常態設計取樣的方法。另一則是屬過程描述法,認爲語言的取樣應源自受試者真實狀態下的表現,而非經由外在結構下的設計所引導。而其表現應與受試本身先前之經驗比較,而非對照外在的常模。這二種方法皆有其優缺點,本文除檢討此二種方法外,並且也提出更完整的取樣法-整合性功能取向,期望能讓語言的取樣更具代表性與完整性。本文之探討目的如下:一、探討「標準化」語言取樣的優缺點。二、探討「過程描述性」語言取樣的優缺點。三、探討「整合式功能取向」語言取樣的方法及檢討。 語言的取樣本身在方法論上就是一門值得探討的學問,因爲它不僅涉及取樣方法上的理論與實際,更在評估與診斷的信度、效度二方面上扮演了決的條件。本文先從文獻探討的方式,分別回顧了心理計量學的結構取向與過程描述法的功能性取向二個語言取樣上的主要方法,也分別檢討了其中的優缺點。本文並進而介紹了綜合性的取向,希望能找出更具體更完備的取樣方法。結構性的取樣方法過清楚且具結構的問題讓受試者回答,並找出其問題所在,其優點是精準、簡潔,但是卻無法完全符合真實情況。而過程描述法的取樣,是經由真實境的交談互動中,錄音影錄音所有的細節,再反覆觀察分析,其樣本貼近現實,但分析過程需專精的專業知識及大量人力與時間,不易實施。而綜合性的方法融合了這二種方法,平心而論,這是一種方法,還是僅是各種方法併用而已?尤其,各方法間能一致且無衝突地共同使用嗎?在人力物力及時間上,是否更加重了施測者、分析者的負擔?對受試者而言,其身心狀況又能否承擔?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的併用,真能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嗎?文化差異要如何納入評估的考量?上述的疑問,皆有待理論與實際操作上實施與檢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