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40.5

摘要


中國文字最大的特色在其具有象形意味,及書法的藝術性,所以中國文字除有其一定的結構形式,也有一定的書寫法則。在書寫的過程中,不但要注意筆畫、間架、筆法外,還要特別注意筆順。惟有了解筆順及書寫正確的筆順,才可以兼顧筆法的運轉和結構的間架組合,進而寫出方正勻整的字來。 自古學者就發現到筆順的重要性,如明代梅膺祚《字彙》,在其首卷即列有「運筆先後法」七十三字式,說明運筆的先後;又如清唐彪的「父師善誘法」五十字式等。關於漢字規範的筆順,臺灣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教育部為統一標準字形書寫筆順,以利教學及電腦輸入拆碼順序,委託學者專家組成筆順整理與研訂工作專案小組,研訂完成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共4808字,並出版了《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而中共於1997年委由語文出版社出版了國家語委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編寫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一書,列出了7000個通用字的跟隨式筆順。筆者翻閱其書,發現其中仍存有與傳統書寫習慣迥異、莫名其筆順因由之字,且二書於某些字亦存在筆順歧異的現象,故認為有關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或仍有重新研定的空間。 本文擬以漢字筆順形成的背景、筆順與漢字結構之關係、文獻典籍及前賢學者對筆順的看法、筆順對文字書寫的影響等方面,探究筆順是否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標準字體筆順的訂定該依循何種法則,進而釐清國字正確的筆順書寫。

關鍵字

漢字 國字 筆順 筆序

參考文獻


高更生(2000)。漢字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96)。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臺北:教育部。
華正書局編(1988)。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齊沖天(1997)。書法文字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顧大我著(1985)。楷書筆畫名稱及筆順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

被引用紀錄


李怡靜(2009)。國小一年級硬筆字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912
楊焜坊(2007)。電腦多媒體應用於筆順補救教學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18-080720091628347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