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61.92
  • 期刊

丹青千秋意,江山有無中~溥心畬(1896-1963)在台灣

Pu Xin-yu (1896-1963) in Taiwan

摘要


溥心畬在近代畫家中,身世頗為特殊,他是清代皇室之後,他的祖父為咸豐皇帝之弟,本人在年幼時也曾成為未來皇帝的候選人之一。清代皇室包括康熙與乾隆皇帝都雅好藝術,但是溥氏卻是所有皇室成員中才情與成就最高者。一般人認為溥氏的繪畫藝術代表二十世紀文人畫的最後一筆;另外一種通行的看法是認為溥氏的作品傳統而保守,因襲古代遠比創新為多。 本文的核心便是以溥心書在台灣時期的作品為例,探討溥氏文人畫在二十世紀究竟代表什麼意義?還有溥氏的作品果真是食古不化,不受任何西潮的影響?文中首先簡短的綜述了文人畫的歷史,並指出溥氏雖是二十世紀文人畫的典型,但他的山水畫、花鳥畫、甚至馬畫都並非使用傳統中文人所慣於使用的風格,如他的山水畫承襲的是職業畫家北宗的畫風,花鳥畫學習的是北宋的院體,而馬畫則連義大利教士郎世寧的影響都顯而易見。 文中分析了溥氏在台時期的摹古山水和寫生山水,發現溥氏無論摹古或寫生,都沿用古人的構圖,很少自出新意,但用筆則極具個人特色,尤見其書法功力。溥氏的花鳥畫則於宋代的工筆技巧之外,另有一種非傳統的寫生風格,尤其乍來海島台灣發現了以往在大陸時期所不曾看過的花卉品種,他更是迭有新遒,使其畫題與畫技都超出了傳統花鳥畫的範疇。前有學者指出可能受到當時風行的膠彩畫之影響,但本文經詳細比對舉證後,認為不似膠彩畫,而可能是西洋畫的影響。至於溥氏的馬畫風格多樣,在所有畫種中來源最豐富,從唐馬、宋馬、元馬、清馬無所不習,而且其馬畫最富象徵性,他充分利用了此類畫自傷身世,寄託深意。 此外,一般咸認溥氏畫風傳統守舊,鮮受時代潮流影響,本文則回溯了二十世紀初期畫壇傳統派與革新派的對立,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身在北京的溥氏,他對自身畫風的選擇,以及其創作思想的形塑,其實都深受當時也活動於北京的傳統派大將陳衡恪、金城、以及齊白石等人的影響。由於陳衡恪對文人畫提出了新的見解,使得文人畫得以鬆綁,不必再拘泥於晚明董其昌以降南宗和北宗的二分法,也由於金城大力提倡工筆畫,藉傳統院體寫實以對抗康有為及徐悲鴻等人提倡的西方寫實主義,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使得溥氏雖被人目為文人畫家,卻選擇畫院體之畫風獲得了合理的解釋。因為不僅是溥氏,陳衡恪、金城、以及齊白石等北方畫家都採取了對職業與文人畫家傳統兼容並採的態度。 本文也針對溥氏在台時期作品的品質,與大陸時期做了對照,發現溥氏來台以後的筆法與畫面的變化,遠較大陸時期來得靈活生動,不僅因為他的書法功力日深,入畫以後自然韻味無窮,也因他發展出有異於傳統文人擅用的長披麻皴或職業畫家優為之的斧劈皴,而是非常有個人風格的短線、小皴、與點的堆積互動,這亦是溥氏晚期筆墨的突破。

關鍵字

文人畫 南宗 北宗 傳統派 改革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