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臺灣各地出現了許多外籍移工的消費空間與文化地景。消費活動本身具有文化意義,以消費文化的觀點來看,空間其實也是商品的一部分;而文化地景的形成與變遷,象徵了人與空間互動的轉變與結果,同時也包含了社會結構、權力關係、意識形態等抽象概念。因此,本研究以臺北火車站周邊的北平西路印尼街為例,以田野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及分析,企圖對印尼移工消費空間與文化地景形成的始末及意義做通盤整體的了解。此外,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跨界、流動與聯繫已是必然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城市人口結構改變了,生活型態改變了,文化地景也改變了。社會越來越多元,人種越來越多樣。因此,本研究也將從跨國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來分析印尼移工的跨國行為及其文化建構與調適過程,並探討臺灣本地人民與臺灣政府應該如何面對愈來愈多元化的臺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