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適應體育運動的發源,於一九四八年開始,至今已有五十八年之久。原本適應體育運動的推廣是藉由運動來倡導復建的觀念,以演變到現今,身心障礙人士勇於走出戶外,積極參與活動,樂於與社會接觸,獲得自我的認同。 適應體育運動發展在台灣目前尚屬萌芽階段,從民國七十三年成立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協會以來,一直靠這協會努力提倡適應體育。直到兩千年才由一些從事醫療、復健、運動治療、適應體育運動研究、教學及熱心社會福利工作者來成立「台灣適應體育運動與健康學會」,以推展身心障礙國民、幼兒、銀髮族及病弱者之適應體育運動與健康之相關活動為目的,台灣目前在適應體育這一環,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本文旨在探討適應體育整個範疇,包括適應體育的重要理念、適應體育教學的策略及評量等。從探討中瞭解適應體育教學在我們日復生活發展的重要性。筆者也藉由拋磚引玉,希望政府相關機關團體能重視: 一、積極推動適應體育,因應未來世界發展。 二、培養專業人力,提升適應體育品質。 三、重視身心障礙學生的運動機能。 四、創新適應體育教材,造福身心障礙學生。 五、做好適應體育溝通與協調,促進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