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31.245
  • 期刊

杜甫與蘇軾論書詩分析比較研究

Analy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oems in which Du Fu and Su Shi Commented on Calligraphy

摘要


蔡振念在《杜詩唐宋接受史》書中提及「詩人被一時代接受的程度,可從數方面見出梗概,一是當代選集選入的情形,二是詩人詩集在其時流傳的情形,三是當代詩人或詩評家所受到的影響或對詩人的批評。」詩藝如此,書藝亦無當例外。杜詩號稱「集大成」,他具足了上述三條件,經得起檢驗,而其詩中之有論及書法者,是否亦如此?蘇軾對杜詩的接受,胡仔《苕溪漁隱叢詁》后集卷三十云「余觀東坡自南遷以後詩,全類子美虁州以後詩,正所謂老而嚴者也。」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說蘇軾詩「本似李杜,晚喜陶淵明。」東坡更喜於詩中以杜甫自喻;如〈次韻陳四雪中賞梅〉云:「杜陵休歎老,韋曲已先春。」〈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云:「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清代宋犖《漫堂說詩》更云:「後來學杜者,昌黎、子瞻、魯直、放翁、裕之各自成家,而余於子瞻彌覺神契。」以為東坡詩甚得杜詩神韻。本文擬就杜甫較少為人所知的詩中有談及書法者與東坡詩作提出分析,稍做比較,理出其間關係,查驗蘇軾論書詩對杜詩的接受性何如?

關鍵字

杜甫 蘇軾 論書詩 瘦硬 肥勁

參考文獻


宋黎靖德編(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宋陳思(2013)。書苑菁華。上海辭書出版社。
宋蘇軾(1971)。東坡題跋。台北:廣文書局。
宋黃庭堅(1971)。山谷題跋。台北:廣文書局。
清劉熙載、秦金根疏解(2011)。藝概・書概。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