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2.145
  • 期刊

孤寂的美感-探討中國文人山水畫之中「孤隱」的深層意識

Lonesome Aesthetics-Discuss the Profound Consciousness of Solitude in Chinese Literati Landscape Painting

摘要


中國的山水畫是一種以描繪自然風景為主的繪畫品種,在審視了中國歷代山水畫的表現形式與內涵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風景畫有著許多的差異,除了材料與工具的差異之外,最大的差異性應該是其中隱藏於繪畫表象之後的審美與哲學觀念。一般論者會以「心物」的觀念來區分,中國山水畫的作畫態度偏向於內在心靈的感知,著重在心靈意象或是意境的實現,強調直心表現,不做過多的意識判斷與邏輯分析,因此比較強調寫實,重視寫實、物象光影與立體的表現。而西方風景畫則偏向於眼睛對於物象的觀察,透過腦部理性分析之後的描寫,對於自然物象的觀察與分析,因此強調寫實,注重光影、立體與前後景深關係的表現。事實上,在中國山水繪畫領域裡,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獨特現像是西方風景繪畫裡面少見的,亦即是在中國山水畫之中,畫家往往有意識或是無意識地去表現孤寂的趣味與美感。在山水畫之中,自宋代以後的歷代畫家往往喜歡畫出空無一人的山水情境,或是僅僅畫出一位高士或是文人,踽踽獨行於山林泉瀑之間,或是若以所思,或是極目遠眺。這種耽溺於渺無人煙的孤獨感或是孤寂面對山水自然的繪畫表現,事實上,是一種獨特的中國山水畫的文化現象,其中因由與內涵,頗值得玩味。本論文將針對此一現象的內在因素做一深入的剖析與探討。

關鍵字

文人畫 隱逸 隱士 隱居 孤寂

參考文獻


陸容(明)(1985),菽園雜記,卷十,中華書局。
王瑤(1986),〈論希企隱逸之風〉,《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汪湧豪(2011),風骨的意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李萬康(2006),儒生與畫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澤厚(2008),美的歷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