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95.38
  • 期刊

海外華人民族認同改變因素之探討-以新加坡爲例

摘要


宋元更迭之際,東南直地區已出現最早之華僑。自此開始,東南沿海居民移往東南亞尋求合適之生存空間。明清時期,因政治理由,行海禁與朝貢貿易政策,促使政府嚴格禁止人民向海外發展。然居民因經濟與現實生活考量因素,仍以非法形式進行海外貿易與移民活動。清末民初,清政府與孫文領導之興中會與同盟會,始正視海外移民所帶來之力量。因此,海外華人所掌握之強大經濟與政治影響力,遂成中國現代發展史極爲重要之影響。海外華人擁有之政經影響力,反應東南亞華人已逐漸融入當地社會,並獲得當地某種程度上之接受。然近幾年,隨著冷戰結束、東歐共產政體崩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改革開放,許多海外華人回到中國進行投資,促使東南亞各國政府一再對當地華人之國家民族認同感到質疑,認爲華人之認同仍屬於中國。 對於海外華人民族認同之研究,已有許多學者涉獵,成果甚豐。然學者研究多以單一事件爲分析主軸,論述海外華人民族認同轉變之因素,對於當時社會文化結構與思想潮流雖有提及,然、卻無較爲深入之探討。基於上述因素,本研究報告欲以新加坡地區爲例,嘗試以年鑑學派觀點,以歷史中時段社會結構之角度,探討身處東南亞之海外華人對自身認同之問題。 本研究報告包括前言共四章。前言部分,概述海外華人發展歷史,並列舉研究海外華人認同問題之前輩學者重要著作,以作研究之參考。第二章則詳述以中國傳統意識爲主體之華僑文化於東南亞興盛之因,佐以事例以茲證明。第三章則探討華僑文化衰落,代之以華族文化之因素;並以新加坡爲例,探討東南亞各國是否能擺脫中國文化之羈絆。最後於結論部分總結現今海外華人之情勢,並提供建議以做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