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50.163
  • 期刊

吉野作造對孫中山的認識與評價

Yoshino Sakuzo's View of Sun Yat-sen

摘要


吉野作造(1878-1933)是戰前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以研究中國革命史、西洋政治史及明治政治史而著名,也以鼓吹民主政治、提倡全馬選舉而被時人譽爲「大正民主運動的理論先驅」。 吉野對孫中山的評價之所以前後不一,從否定轉變成肯定的關鍵在於他對中國革命認知的角度以及他個人政治理念的演變。早期,他否定孫中山,因爲他將中國革命定位在種族革命,認爲中國的革命是在企求民族的復興。由於他對中國革命的期許只限定於民族的復興,因此他不齒於孫中山爲追求民主大業,不借借重外援,犧牲民族利益的做法。 爾後,「五四運動」爆發,吉野在欣見中國學子積極追求政治民主之餘,對孫中山在中國民眾政治觀念啟蒙活動上的貢獻開始注目,對孫中山的評價遂逐漸改變,由否定轉爲肯定。他肯定孫中山則是因爲他已能從一位單純的民族主義者的角度轉變成一位社會民主主義者角度來探討問題。換言之,他對孫中山的推崇,始於他體會到三民主義的前瞻性,始於他開始理解國家、民族的利益是建立在每個人基本生存權受到尊重,民主政治的最終價值莫過於維護個人的基本生存權,也始於他認清孫中山革命的目的是求「中國政治的民主化和國民的福祉」,與他在日本奮闘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三民主義:增錄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等備委員會學術編委員會(1965)。國父全集
北一輝(1921)。支那革命外史
伊藤隆(1978)。大正期「革新」派及成立
吉田千代(1988)。評傳鈴木文治:民主勞使關係をめざして

被引用紀錄


張俊麒(2016)。吉野作造對國家主義之超越歷程:以修養為視角〔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0516
劉晃銘(2012)。情報與歷史 ─ 岡崎久彥建構的日本、中國與世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236
葉紘麟(2008)。德富蘇峰之中國認識及其時代背景〔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961
李靜旻(2007)。一個中國,兩種威脅——美國與日本知識界的文化策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0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