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97.157
  • 期刊
  • OpenAccess

參與式策展的人類學實踐:「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特展的謀合與試煉

Anthropological Practice of Participatory Curating: Friction and Trial of the Collaborative Exhibition "Kamaro'an i 'Atolan -Land Stories and Life Narratives of 'Atolan Amis"

摘要


本文探討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與都蘭部落於2016年進行的合作聯展「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在策展、展品的構成以及邀請部落參展人提出代表性物件或照片,來講述對於都蘭部落土地與家園的故事。文中分析特展籌備階段,如何進行讓合作式展覽成為當代部落集體共同行動的協議過程,以及特展中如何運用人類學者Janet Hoskins(1998)所提出的自傳式物件(biographical object)概念,作為展物的設計與敘事構成,接著探討前述概念如何結合展示文化概念,成為一個具備社會文化脈絡的展覽架構設計。此次策展過程中所經歷的轉折與嘗試,猶如Tsing(2005)所提出的謀合(friction)概念,也提供我們在進行合作人類學和參與式工作方法實踐時的反思。

參考文獻


李子寧(2011)。再訪.「接觸地帶」─記奇美原住民文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奇美文物回奇美」特展。台灣博物季刊。30(2),4-13。
李子寧2015 〈策展與文化賦權:當代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的合作模式〉,「春之當代夜:《觀點策展》系列講座」,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日期:2015 年05 月01 日。 http://springfoundation.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4/0501-策展與文化賦權_李子寧。
李威宜(2014)。族群展示的反思:後威權臺灣的觀察。考古人類學刊。80,221-250。
吳明季(2011)。物的力量─從「奇美文物回奇美」到「恢復失傳祭典儀式。台灣博物季刊。30(2),14-18。
林頌恩(2012)。召喚、穿透、協商、共生─從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的發展探討文物館與部落的結合。博物館學季刊。26(4),41-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