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71.64
  • 會議論文

身體政策:論碧那鮑許舞蹈劇場之社會姿態

摘要


由碧娜•鮑許(Pina Bausch)所帶領的烏帕塔舞蹈劇場(Wuppertal Dance Theater)在1980年代於美國演出之後便引起各界之矚目,近年來,其獨特的舞蹈劇場美學受到眾多之討論,甚至是爭議。然而目前有關鮑許的文獻大多數著重於分析鮑許作品中之女性主義意識,相對地,鮑許身為導演的技巧卻受到忽略。然而藝術作品之精神與表達之形式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本文由以下兩點,就內涵與結構分析碧娜鮑許之導演美學。 一、內涵: 鮑許的舞蹈劇場為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之一是以舞者之身體構成的場面調度,傳達深刻的社會意涵。這樣的手法(身體政策)類似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的社會姿態(gestus):人的身體如何透露出社會階級、性別等因素在他/她身上刻下的痕跡,甚至由群體的身體姿態透露人的階級與權力關係。 二、結構: 雖然鮑許與布雷希特均以身體作為創作的出發點,然而布雷希特的文本畢竟仍呈現邏輯的情節,相對地,鮑許卻以拼貼的手法構成場面調度,以意象的手法反覆傳達主題,這樣的手法不直接訴諸理性,而是強烈地震憾觀眾的感官,使得觀眾不得不思考作品所探討的主題。 由以上看來,鮑許的導演美學特點在於以意象的手法,透過身體政策來反省兩性問題。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張懿文(2014)。超越再現之真實—碧娜.鮑許舞蹈劇場之研究兼論其對當代藝術之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26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