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素蘭
Chang, Su-Lan
論文名稱: 花皴意象-張素蘭水墨創作論述
The Image of Huatsuen - Chang, Sulan's Creative Discourse on Ink Painting
指導教授: 程代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意象文人畫
英文關鍵詞: Tsuen (Veining), image, literati painting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54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取材自生活週邊「花皴」實像,透過細微的觀察揉合生命過程的體驗,作為研究探討及藝術創作的題材,創作的核心為「花皴」,藉由花皴產生的「意象」,傳達筆者心中對大自然萬象的觀察及與個人心境歲月相互摺疊的痕跡,透過水墨創作,譜出屬於筆者心境的變奏意象。
    第一章緒論,介紹個人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與方法以及研究與創作的關係。
    第二章文獻探討,從傳統文人畫中「皴」的形式表現特色開始,探索筆墨線條的張力,及分析「花皴」存在的內蘊與形式美感的訴求,另從現代水墨的變革及生活週邊常見的五種花皴(山石、牆、樹皮、花、水)實像的呈現,來進一步瞭解現代水墨名家在相同題材的水墨新趣表現。
    第三章為筆者的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分為四個系列(牆、樹皮、花、水),針對每一個系列的創作形式所採取的媒材、技法與步驟做說明。
    第四章就筆者個人創作的意象表現進行作品解析。
    第五章結論則歸納筆者如何從傳統筆墨出發,走進內心探索自我,進而透過現代水墨意象的經營,表現對於自我未來的期許。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images of “Huatsuen” (pattern of flower veins) extracted from the daily surroundings. Subtle observations of “Huatsue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s, constitute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author’s artistic creation. By dint of the images of “Huatsuen,” the author conveys how individual perception of nature and traces of the vicissitudes of personal life have been mutually folded into artistic creation. Through the form of ink painting, the creation process lays out the variations of the author’s state of mind.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the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artistic creation.
    Literature overview in the second chapter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suen” in traditional literati paintings, exploring the tension of ink brushstrokes and analyzing the essence and aesthetic appeal of “Huatsuen.” Moreover, in light of the transformativ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k painting, along with the demonstration of five common types of images of “Huatsuen” (rock, wall, bark, flower, water) in the daily surroundings, modern ink painting masters’ novel expressions of the same images are further revealed.
    The thir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author’s concept of creation, consisting of four series: wall, bark, flower, and water. The form of creation in each ser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materials, techniques, and steps are illustrated and explained.
    The fourth chapter interprets the author’s artistic works by explicating individual style in the composition of images.
    The conclusion in Chapter Five summarizes how the author takes inspiration from traditional ink brushstrokes as a departure point and, with a further step, delves into the composition of images in modern ink painting. This research and creation process has facilitated the author’s self-exploration of the inner world and envisioned self-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傳統水墨的皴理 7 第二節 筆墨線條的張力 10 第三節 藝術理論相關學理的探究 11 第四節 從「花皴」萬象探索現代水墨的變革與新趣 19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 34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4 第二節 創作形式與技法 35 第四章 創作探討與解析 40 第一節 第一系列:「花皴」在「牆」的意象表現 40 第二節 第二系列:「花皴」在「樹皮」的意象表現 48 第三節 第三系列:「花皴」在「花」的意象表現 62 第四節 第四系列:「花皴」在「水」的意象表現 67 第五章 結論 74 參考文獻 76

    一、專書

    1.丹明子,《道德經的智慧》,台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2.尤煌杰,潘小雪《美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八十九年。
    3.台北市立美術館編輯,《臺北現代水墨十年》,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民國八十二年。
    4.史作檉,《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5.朱立元主編,《美學大辭典》,上海:上海出版社,2014年。
    6.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1987年。
    7.何懷碩,《苦澀的美感》,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8.何懷碩,《風格的誕生》,台北:大地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9.李君毅,《此岸彼岸.李君毅創作集》台北:名山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10.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九十年。
    11.李霖燦,《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五年。
    12.李鍌,《國文文選》,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八十三年。
    13.俞崑,《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14.凌嵩郎,《藝術概論》, 台北:華林印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15.徐慕蓉,《七里香》,廣州:花城出版社,1987年。
    16.泰戈爾,龔正譯,《泰戈爾詩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17.袁金塔,《袁金塔.鄉土寫實作品選》,台北:長流畫廊,2010年。
    18.馬自毅注譯,《新譯人間詞話》,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19.康丁斯基,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
    20.張本楠,《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16年。
    21.張永生,《讀孔子孟子老莊悟人生智慧》,台北: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22.張清治,《道之美》,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
    23.郭玉美,《東方藝術欣賞》,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
    24.陳傳席,《歷代山水畫皴法大觀.披麻皴》,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
    25.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26.傅東華選註,《白居易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6年四版。
    27.喻朝剛,《辛棄疾及其作品》,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9年。
    28.程代勒,《墨海游踪.程代勒水墨創作展》,台中: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民國109年。
    29.馮滬祥,《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30.黃晨淳,《莊子名言的智慧》,台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31.翟墨編著,《吳冠中畫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2.翟墨主編,潘公凱編著《潘天壽畫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3.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年。
    34.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15年。
    35.劉國松,《中國現代畫的路》,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四年。
    36.潘天壽,《潘天壽談藝論》,臺北:莊嚴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
    37.潘安儀,專文〈此岸彼岸.李君毅的畫裡乾坤〉,《此岸彼岸.李君毅創作集》台北:明山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38.蕭瓊瑞,《水墨巨靈劉國松傳》,新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39.閻國忠,《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臺北:漢京文化,1987年。

    二.網路資料

    1.〈現代水墨定義〉,蔡耀慶撰稿.台灣大百科全書在.現代水墨:瀏覽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720 2019/12/10。
    2.「文人畫」,瀏覽自:藝術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4%BA%BA%E7%94%BB 2020/01/12。
    3.「直覺即表現」,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瀏覽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678/?index=1 2020/3/5。
    4.「藝術即經驗」,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瀏覽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085/?index=3 2020/3/5
    5.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瀏覽自: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23580 2019/12/02。
    6.名詞解釋,「皴」:中央研究院.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瀏覽自: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U+76B4 2019/12/25。
    7.名詞解釋,「皴」:教育百科.磁條名稱:皴,瀏覽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7%9A%B4 2020/01/06。
    8.名詞解釋,「意象」:百度百科.瀏覽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4%8F%E8%B1%A1/2676189 2020/02/15。
    9.宋.周敦頤《太陽圖說》:中華百科/哲學類/太極:瀏覽自: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philosophy.asp?id=8970 2020/2/22。
    10.李振明,〈惰逃齋,解開筆墨的裹腳布〉,瀏覽自:http://0920052943.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24.html?view=classic 2019/12/2。
    11.兩岸U活網,〈鄭月妹新水墨.科技伴舞.花博亮點,鄭月妹新水墨結合數位科技、花博后里「發現館〉,瀏覽自:https://www.7lifetime.com/ 2020/03/07。
    12.唐.無盡藏,〈嗅梅〉,瀏覽自: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319&cid=66&page=10 2020/03/01閱讀。
    13.耿畫廊 ,〈林鉅,子虛錄個展〉,瀏覽自:https://www.tinakenggallery.com/exhibitions/59/ 2020/03/01。
    14.袁枚詩,〈苔〉,瀏覽自:讀古詩、詞網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68764 2020/03/01閱讀。
    15.張鍠焜,〈皴法的起源〉,《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瀏覽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512/?index=11,2019/12/4。
    16.清人李文甫,〈對聯〉,百度知道,瀏覽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7377613 2019/12/2閱讀。
    17.莊子,〈知北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瀏覽自:https://ctext.org/zhuangzi/knowledge-rambling-in-the-north/zh 2020/2/22閱讀。
    18.陸游,〈秋晚村舍雜詠〉,瀏覽自:https://www.gushici.com/t_37645 2019/12/1。
    19.程代勒,〈彩墨落紙世震驚,舊筆似夢了無痕〉,瀏覽自:http://0920052943.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5219.html 2020/02/27。
    20.誠品畫廊,〈蔡國強.泡美術館〉,瀏覽自:https://www.eslitegallery.com/2009/11/21 2019/12/17閱讀。
    21.羲之堂,〈寄情造境-何懷碩作品展〉,瀏覽自:https://www.facebook.com/pg/XiZhiTangGallery/posts/?ref=page_internal 2020/03/04。
    22.龐德,《意象主義幾個不》, 百度百科:瀏覽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4%8F%E8%B1%A1/2676189 2020/03/15。
    23.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維基文庫,瀏覽自: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書鄢陵 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2020/01/10。
    24.蘇軾,〈蝶戀花〉,瀏覽自:讀古詩詞網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9069 202003/01閱讀。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