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鑫
Li, Xin
論文名稱: 馬軾、李在、夏芷合繪《歸去來辭圖卷》研究
A Study of the Handscroll Tao Yuanming's Home Again by Ma Shi, Li Zai and Xia Zhi
指導教授: 林麗江
Lin, Li-Chiang
口試委員: 林麗江
Lin, Li-chiang
賴毓芝
Lai, Yu-chih
劉宇珍
Liu, Yu-jen
口試日期: 2021/09/1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0
中文關鍵詞: 歸去來圖李在馬軾夏芷明代宮廷繪畫晚明視覺文化
英文關鍵詞: Tao Yuanming's Home Again, Li Zai, Ma Shi, Xia Zhi, court paintings of the Ming Dynasty, visual culture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敘事分析女性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6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0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遼寧省博物館藏《歸去來圖》因卷中九幅分別署有馬軾(約1405-1464)、李在(約1370年代-1447以後)、夏芷(約1407左右-1449之後)的款印,而一直被認為是明初宮廷繪畫的代表作品之一。不過其中的九幅繪畫各自之間卻有著十分顯著的風格差異,並且這些風格差異實際也無法與各幅上的馬軾、李在、夏芷的款屬所分別對應。20世紀晚期便也有學者注意到此一情況,並推測認為其中第一幅與第八幅很可能為清代金廷標(?-1767)或其他宮廷畫家所補繪。
    研究發現,《歸去來圖》整卷繪畫中最有可能的真跡,即為李在的第九幅,其不僅與李在的傳世畫跡⾵格⼀致,也符合宣德畫院的⼈物畫⾵格類型。畫卷的第四幅、第五幅、第七幅經過比較,也相當可能分別出⾃李在與夏芷的⼿筆。⽽⾺軾款印的五幅中,第⼆幅、三幅雖無法全然確定為⾺軾的真跡,但亦與宣德宮廷的⼈物畫⾵格相近,很可能也繪製於相近的時期。不過⾺軾款的第⼀幅、第六幅、第⼋幅則因在繪畫⾵格上與晚明更為接近,製作時間或許已經晚⾄明末清初。
    本⽂重新梳理了遼博本《歸去來圖》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嘗試對各幅的真偽及創作年代進行了深入推論。同時,經由重新考察⾺軾、李在、夏芷的⽣平與繪畫⾵格,釐清了三⼈的⽣卒時間、活動地域、交友群體、作品⾵格等以往學界尚有爭議的問題,評析明代畫史對三人的不實訊息,進而還原三⼈較為真實的歷史⾯貌。

    The handscroll Tao Yuanming's Home Again collected in the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early Ming court painting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nine paintings in the scroll were respectively marked with the marks of Ma Shi (ca.1405-1464), Li Zai (ca.1370-1447), and Xia Zhi (ca.1407-1449).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styl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f the nine paintings, and these stylistic differences do not effectively match the marks of Ma Shi, Li Zai, or Xia Zhi on each painting. This was noted by some scholars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y suggested that the first and eighth paintings were probably painted by Jin Tingbiao (?-1767) or other court painters of the Qing dynasty. But is this really the case?
    The most likely authentic painting in the entire scroll is the ninth painting by Li Zai, which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Li's style of other remaining works, but also in keeping with the style of the figure painting of the Xuande Academy. By comparis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fourth, fifth and seventh paintings in the scroll are also likely to be painted by Li Zai and Xia Zhi respectively.While among the five paintings with Ma Shi's marks, although the second and third paintings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Ma Shi for certain, they are also similar in style to the figure painting of the Xuande court, and were probably painted in a similar period. Nevertheless, the first, sixth, and eighth paintings are closer in style to the late Ming period, and they may have been made as late as the late Ming or early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re-examines the various problems with the The handscroll Tao Yuanming's Home Again collected in the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 and tries to draw further inferences about the authenticity and date of each painting. By re-examining the painting styles of Ma Shi, Li Zai, and Xia Zhi, this paper also clarifies some of the previously controversi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dates of their births and deaths, the locations where they were active at, their friendship circles, and the styles of their works, hence, analyzing the misrepresentations of the three artists in Ming dynasty painting history and restoring a more authentic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artists.

    緒論1 研究回顧4 一. 馬軾、李在、夏芷合繪《歸去來圖》及三位畫家的相關研究4 二. 陶淵明圖像及其他版本之《歸去來圖》相關研究 17 章節安排22 第一章 《歸去來圖》的現狀與問題24 第一節 基本現狀24 第二節 圖文關係問題35 第三節 金廷標風格與補繪問題58 第二章 馬軾、李在、夏芷的生平與風格67 第一節 李在的生平與人物畫風格68 第二節 馬軾的生平與風格88 第三節 夏芷的生平與風格110 第三章《歸去來圖》九幅分別可能的製作時間與脈絡127 第一節 李在款印之三幅128 一. 第九幅與宣德畫院人物畫128 二. 第四幅、第五幅的可能性136 第二節 馬軾款印之五幅145 一. 第二幅、第三幅的可能性145 二. 第一幅、第六幅、第八幅與晚明清初視覺文化151 第三節 夏芷款印之一幅168 結論172 參考書目174 附表186 圖版目錄206 圖版214

    (一)古籍文獻
    〔晉〕陶潛著,陶澍校,《陶靖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晉〕陶淵明著、陶澍註、龔斌點校,《陶淵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宋〕《宣和畫譜》,收入于安瀾編,《畫史叢書(一)》,台北:文史哲,1974。
    〔宋〕米芾,《畫史》,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收入廬輔盛,《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元〕《全相平話·三國志》,內閣文庫本。
    〔明〕《明史》,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
    〔明〕《明實錄》宣宗,中研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
    〔明〕《明實錄》英宗,中研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
    〔明〕《明實錄》孝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
    〔明〕《牡丹亭》,石林居士序本。
    〔明〕《武穆精忠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古本小說集成·第三輯83·武穆精忠傳·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明〕《唐詩畫譜》,收入吳樹平編,《中國歷代畫譜匯編》第11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明〕《詩馀畫譜》,收入吳樹平編,《中國歷代畫譜匯編》第11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明〕王世贞,《有象列仙全傳》,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
    〔明〕王圻、黃晟,《三才圖會》,槐陰草堂本。
    〔明〕王穉登,《吳郡丹青志》,收入于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申時行,《明會典·萬曆》,北京:中華書局,1989。
    〔明〕朱謀垔,《畫史會要》共二冊,北京:中國書店,2018。
    〔明〕何良俊,《四友齋畫論》,〈四友齋畫論〉,收入于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吳寬,《家藏集》,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收入于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李開先,《中麓畫品》,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82。
    〔明〕周暉,《金陵瑣事》,收入《筆記小說大觀本》第十六編第三冊,台北:新興書局,1977。
    〔明〕汪廷讷,《環翠堂新編投桃記》,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本。
    〔明〕汪砢玉,《珊瑚網》,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岳正撰,李東陽輯,《類博稿》,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金忠,《御世仁風》,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本。
    〔明〕姜紹書,《無聲詩史》,收入于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馬愈,《馬氏日抄》,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郎瑛,《七修續稿》,嘉靖錢塘陳植槐續刊本。
    〔明〕高濂,《遵生八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莫旦,《吳江志》,明弘治元年編刊本。
    〔明〕陳昌積,《龍津原集·郭清狂詡傳》,收入沈乃文,《明別集叢刊》第二輯第 81 冊,安徽:黃山書社,2016。
    〔明〕陳善,《杭州府志》,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
    〔明〕陸深,《儼山外集》,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黄瑜,《雙槐歲鈔》,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收入于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明〕詹景鳳,《詹氏性理小辨》,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明〕楊榮,《楊文敏公集》,收入沈雲龍選輯,《明人文集叢刊第一期·楊文敏公集》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錢榖,《吳都文粹續集》,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韓昂,《圖繪寶鑒續編》,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三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明〕顧炳,《歷代名公畫譜》,天明四年(1784)谷文晁摹明萬曆時期顧三聘,三锡刊本。
    〔清〕《石渠寶笈·初編》,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石渠寶笈·續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石渠寶笈·三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第四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清〕《揚州夢傳奇》,收入中國版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版畫全集·第5卷·清代版畫》,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清〕《景德鎮陶錄》,收入中國版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版畫全集·第5卷·清代版畫》,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清〕《欽定秘殿珠林續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雲合奇蹤》,收入中國版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版畫全集·第5卷·清代版畫》,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清〕《嘉定縣志》,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
    〔清〕《嘉慶直隸太倉州志》,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福建通志》,浙江大學圖書光藏本。
    〔清〕《興化府莆田縣志》,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本。
    〔清〕孔廣陶,《嶽雪樓書畫錄》,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王原祁等,《佩文齋書畫譜》,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王毓賢,《繪事備考》,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頁687。
    〔清〕沈其光,《瓶粟齋詩話續編》,四庫全書本。
    〔清〕金古良繪、朱圭刻,《無雙譜》,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藏本。
    〔清〕姜紹書,《無聲詩史》,《國朝院畫錄》,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清〕胡敬,《國朝院畫錄》,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11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徐沁,《明畫錄》,收入盧輔聖,《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清〕张英等撰,《淵鑑類函》,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本。
    〔清〕諸乃方,《詩品畫譜大觀》,收入吳樹平編,《中國歷代畫譜匯編》第11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二)專書、圖錄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繪畫全集10·明·1》,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中國寺觀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编,《中國寺觀壁畫全集5明清寺院佛傳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中國美術全集委員會編, 《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9·清代繪畫·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頁35。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6·明代繪畫·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繪畫卷·歷史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中國歷代繪畫流派編委會編,,《中國歷代流派大系·浙派》,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待出版)
    戶田禎佑、小川裕充,《中國繪畫總和圖錄·續編》第三卷日本篇,東京:東京大學,1999。
    王振會、阮榮春、張德榮,《剑阁觉苑寺明代壁画》,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王闌西,《鐘馗百圖》,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0。
    世界美術編集部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篇·第七卷·元》,東京:小學館,1999。
    世界美術編集部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篇·第八卷·明》,東京:小學館,1999。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彙編》第五十一冊明,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古原宏伸,《中國畫卷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出版社,2005。
    甲央、王明星,《寶藏:中國西藏歷史文物·第三冊·元朝時期·明朝時期》,北京:朝華出版社,2000。
    章暉、范景中主編,《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
    石守謙,《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台北:允晨文化,2012。
    石守謙、廖肇亨 ,《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台北:允晨文化,2011。
    石守謙、顏娟英,《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台北:石頭出版社,2014。
    石守謙,《山鳴谷應:中國山水畫和觀眾的歷史》,台北:石頭出版社,2017。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1996。
    宋后楣,《日近清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
    巫鴻,《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北京:三聯書店,2019。
    李玉珉,《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
    張曼濤,《中國佛教寺塔史志》,台北:大乘文化,1978。
    李霖燦,《中國名畫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73。
    林柏亭,《明代版畫藝術圖書特展專輯》,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1989。
    邱士華、林麗江、賴毓芝,《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
    金萍,《曇寺壁畫藝術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
    金維諾,《釋迦世尊應化事跡圖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香港:中國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6。
    故宮博物院編,《中國古代美術·明一·繪畫、書法》,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故宮博物院編,《永宣時代及其影響:兩岸故宮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
    根津美術館,《明代絵画と雪舟》,東京:根津美術館,2005。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第四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神奈川県立歴史博物館,《遼寧省·京畿道·神奈川縣の文物展:名宝に見る文化交流の軌跡》,神奈川,2001。
    國立台灣大學編,《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92。
    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學名著與美術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4。
    國立故宮博物院,《淵明逸致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晚明變形主義畫家作品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頁。
    張毅清,何曉英主編,《明代浙派繪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淮安縣博物館,《淮安明墓出土書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郭味蕖,《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
    陳芳妹,《戴進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出版社,1988。
    陳野,《浙江繪畫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陳階晉、賴毓芝,《追索浙派》,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
    陳葆真,《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台北:石頭出版社,2011。
    單國強,《明代院體》,濟南:山東美術,2005。
    單國強、趙晶,《明代宮廷繪畫史》,北京:故宮出版社,2015。
    黃朋,《吳門巨眼:明代蘇州繪畫鑒藏》,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
    塚本麿充,《北宋絵画史の成立》,東京:中央公論出版社,2016。
    楊仁愷,《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第八冊,遼寧:遼寧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楊仁愷,《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略考》,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楊慧文,《韓愈散文選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鈴木敬,《明代繪畫史·浙派》,東京:木耳社,1968。
    鈴木敬先生還曆紀念會編,《鈴木敬先生還曆紀念中國繪畫史論集》,東京:吉川弘文館,1981。
    福開森,《歷代著錄畫目正續編》上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趙晶,《明代畫院研究(修訂本)》,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
    趙晶,《明代畫院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劉九庵,《宋元明清書畫傳世作品年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
    劉宇珍、陳韻如、林宛儒,《典藏新紀元—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
    劉顯成、楊小晉,《梵相遺珍:四川明代佛寺壁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蓮溪縣文物局編,《寶梵寺壁畫數字化勘察測繪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鄭騫、葉慶炳,《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遼寧省博物館編,《館藏中國歷代書畫著錄「繪畫卷」》,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5。
    穆益勤,《明代院體浙派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5。
    譚其骧,《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
    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4.
    David Hugus, Chinese Rank Badges: Symbols of Power, Wealth, and Intellec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21.
    Hou-mei, Song, Decoded Messages: The Symbolic Language of Chinese Animal Painti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James Cahill, 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Ming dynasty 1368-1580. New York and Tokyo: Weatherhill, 1978.
    James Cahill, The Painter's Practice: 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olumb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James Watt and Denise Leidy, Defining, Yongle. Imperial Art in Early Fifteenth-century China.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5.
    Julia K. Murray, Mirror of Morality: Chinese Narrative Illustration and Confucian Ideolog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Richard M. Barnhart, 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Zhe School. Kansas: Dallas Museum of Art, 1993.
    Roslyn Lee Hammers, The Imperial Patronage of Labor Genren Painting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 London: Routledge, 2021.
    Willow Weilan Hai Chang, The Last Emperor’s Collection: Masterpieces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from the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New York: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2008.

    (三)期刊論文
    丁慧倩,〈明代「世籍世業」制度下的欽天監〉,《光明日報》,2018年01月22日版。
    上田望,〈講史小説と歴史書(4):英雄物語から歴史演義へ〉,《金沢大学中国語学中国文学教室紀要》,4輯,1998,頁47-61。
    尹吉男,〈關於淮安王鎮墓出書畫的初步認識〉,《文物》,1期,1988,頁65-72。
    戶田禎佑,〈夏芷筆山水圖〉,《國華》,1155號,1992,頁28。
    王安莉,〈《中麓画品》与戴进问题〉,《美苑》,6期,2013,頁40-45。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期,2003,頁1-85。
    王海、蘇瀚宇,〈明代宮廷畫家李在考略〉,《天津大學學報》,12卷6期,2010,頁536-538。
    王鴻泰,〈美人相伴—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賞與情藝生活的經營〉,《新史學》,2期,2013,頁71-130。
    王耀庭,〈乾隆的宮廷畫師金廷標〉,《故宮文物月刊》,127期,1993,頁44-57。
    王耀庭,〈淵明逸致的形象〉,《故宮文物月刊》,1998,66期,頁17-37。
    古原宏伸,〈李宗謨筆「陶淵明事蹟図卷」〉,《大和文華》,67號,1984,頁33-63。
    皮道堅,〈吳偉研究〉,《朵雲》,10期,1986,頁116。
    石守謙,〈〈雨餘春樹〉與明代中期蘇州之送別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期,1993,頁427-467。
    石守謙,〈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993,40期,頁225-291 。
    石守謙,〈明清畫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一個個人的回顧與前瞻〉,《美術史論壇》,2000,10期,頁71-90。
    石守謙,〈振衣千仞岡——文徵明《五岡圖》的製作〉,《中國書畫》,2期,2020,頁4-10。
    石守謙,〈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15期,1987,頁307-342。
    石守謙,〈浪蕩之風: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畫〉,《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期,1994,頁39-61。
    石守謙,〈神幻變化:由福建畫家陳子和看明代道教水墨畫之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期,1995,頁47 - 74。
    石守謙,〈雅俗的焦慮:文徵明、鐘馗與大眾文化〉,《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6期,2004,頁307-339。
    石守謙,〈隱居生活中的繪畫:十五世紀中期文人畫在蘇州的出現〉,《九州學林》,2007,18期,頁 2-36。
    衣若芬,〈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期,2000,頁1-64。
    何傳馨,〈御筆戲作一明宣宗書畫合冊探究〉,《故宮文物月刊》,350期,2012,頁5-10。
    余輝,〈李唐與後李唐時代的山水畫—南渡畫家及其後代們的藝術作為〉,《故宮學術季刊》,卷30-4,2013,頁43-85。
    余輝,〈從明宜宗畫鼠說起〉,《紫禁城》, 2期,1996,第14頁。
    吳誦芬,〈宣德宸翰─允文允武的藝術天子明宣宗書畫作品〉, 《故宮文物月刊》,349期,2012,頁50-59。
    吳誦芬,〈鎮江本《杏園雅集圖》的疑問〉,《故宮學術季刊》,卷27-1,2009,頁 73-137。
    宋后楣,〈元初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一)〉,《故宮學術季刊》,1989,卷6-4,頁1-16。
    宋后楣,〈元初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二)〉《故宮學術季刊》,1989,卷7-1,頁1-15。
    宋后楣,《明代中期宫廷画家的人物画》,《扶林香港大学博物馆馆刊》,1期,2002,頁碼待查。
    宋後玲,〈〈柳蔭高士〉三幅繪畫之鑒賞-陶淵明歷代畫像變遷研究〉,《歷史文物》,6期,頁10-24。
    板倉聖哲,〈南宋‧(傳)李唐〈坐石看雲圖冊頁〉的歷史位置〉,《故宮文物月刊》,274期,2006,頁62-79。
    林莉娜,〈明宣宗之生平與其書畫藝術〉,《故宮文物月刊》,136期,1994,頁66-87。
    林莉娜,〈明宣宗其人其時及其藝術創作〉,《故宮學術季刊》,卷10-2,1992,頁1-54。
    林莉娜,〈關於明人十八學士圖之考析〉,《故宮文物月刊》,356期,2012,頁73-87。
    林煥盛,〈丁觀鵬的摹古繪畫與乾隆院畫型風格〉,《故宮學術季刊》,卷34-2,2016,頁165-205。
    姜永帥、趙恆傑,〈明郭詡江夏交遊考及其《江夏四景圖》〉,《美術學報》,3期,2021,頁56-62。
    夏耘,〈從圖像的角度分析明清三件《耕織圖》〉 ,《議藝分子》,30期,2018,頁1-18。
    孫帝強,〈明末清初金陵畫家張風人物畫風格分析及其中隱逸思想與遺民意識之探賾〉,《議藝分子》,19期,2012,頁28-51。
    徐邦達,〈有關何澄和張渥及其作品的幾點補充〉,《文物》,11期,1972,頁53-55。
    徐邦達,〈孫隆和孫龍考辨〉,《故宮博物院院刊》,4期,1982,頁22-24。
    徐邦達,〈淮安明墓出土書畫簡析〉,《文物》,3期,1987,頁16-18。
    袁行霈,〈古代繪畫中的陶淵明〉,《北京大學學報》,2006 ,43卷6期,頁5-22。
    馬孟晶,〈文人雅趣與商業書坊──十竹齋書畫譜和箋譜的刊印與胡正言的出版事業〉, 
《新史學》,3期,1999,頁 1-54。
    馬明達,〈明馬軾、馬愈族屬考〉,《西北民族研究》,4期,2005,頁13-25。
    高居翰,〈浙派的寫意關于淮安墓出土書畫的一些看法〉,《上海博物館集刊》,1期1992,頁1-23。
    梁愛倫,〈明代繪畫研究概況〉,《新美術》,1期,1991,頁18-24。
    郭麗萍,〈明宮廷畫家商喜及其畫風再探〉,《故宮博物院院刊》,6期,2012,頁122-134。
    陳太一,〈《中麓畫品》褒浙貶吳思想辨析〉,《美術學報》,4期,2013,頁48-52。
    陳太一,〈李開先及其《中麓畫品》著述範式〉,《美術學報》,3期,2011,頁50-54。
    陳葆真,〈中國早期圖畫與文字互動的三種表現模式〉,《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000,8期,頁87-188。
    陳葆真,〈傳世〈洛神賦〉故事畫的表現類型與風格系譜〉,《故宮學術季刊》,卷23-12,2005,頁175-223。
    傅立萃,〈謝時臣的名勝四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4期,1997,頁185-222。
    單國強,〈明代宮廷繪畫概述(上)〉,《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4期,頁3-17。
    單國強,〈明代宮廷繪畫概述(下)〉,《故宮博物院院刊》,1993,1期,頁55-63。
    單國強,〈戴進生平事跡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期,1992,頁44-52。
    單國強,〈戴進作品時序考〉,《故宮博物院院刊》,4期,1993,頁11-36。
    單國霖,〈郭詡和他的人物畫集冊〉,《文物》,12期,1981,頁49-50。
    舒陵,〈夏昶《湘江風雨圖卷》〉,《故宮博物院院刊》,6期,1993,頁34-35。
    覃瑞南,〈清代《秘殿珠林》與《石渠寶笈》編纂之硏究〉 ,《台南科大學報·生活藝術類》,29期,2010,頁57-74。
    楊洋,〈古書畫上常見的清朝官私鑒藏印〉,《瀋陽故宮博物院院刊》,10期,2010,頁142-149。
    楊婉瑜,〈清乾隆宮廷畫師金廷標繪畫研究〉,《藝議分子》,14期,2010,頁25-80。
    楊婉瑜,〈論李開先《中麓畫品》之品評意涵〉,《藝議分子》,16期,2011,頁99-121。
    楊婉瑜,〈論清代宮廷畫家金廷標《臨馬遠商山四皓圖》〉,《藝議分子》,15期,2010,頁1-24。
    楊新,〈宣德賜夏原吉《壽星圖》記〉,《故宮博物院院刊》,2期,2000,頁24-26。
    楊德忠,〈李在入京時間及生卒年考析〉,《藝術探索》,28卷3期,2014,頁34-38。
    楊衛華,〈戴进中年居京时间新考〉,《美術研究》,4期,2004,頁80-83。
    嶋田英誠,〈李在についてー畫業篇〉,《國華》,1279號,2002,頁7-22。
    嶋田英誠,〈李在についてー傳記篇〉,《國華》,1278號,2002,頁5-15。
    趙晶,〈明代宫廷画家倪端考略补遗〉,《中國美術研究》,3期,2016,頁82-88。
    趙晶,〈明代畫家郭純的生平與繪畫〉,《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6期,2018,頁86-103。
    劉泊君〈田園松菊,歸去來兮:中國古代繪畫史中的陶淵明〉,《愛尚美術》,2期,2019,頁86-95。
    劉芳如,〈古今衣紋十八描〉,《故宮文物月刊》,32期,1985,頁48-57。
    劉芳如,〈衛九鼎與洛神圖一兼談元代的白描人物與合作畫〉,《故宮文物月刊》,229期,2002,頁20-43。
    劉訓茜,〈晚明版畫《瑞世良英》考略〉,《美術與設計》,1期,2017,頁56-59。
    劉晞儀,〈怡情下的无奈:钱选青绿山水幻境中的陶渊明和王羲之〉,收入《2017年《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故宮博物院,2017。(非正式出版品)
    劉訓茜,〈晚明版畫《瑞世良英》考略〉,《美術與設計》,1期,2017,頁56-59。
    歐貽宏,〈《遵生八箋》與《考槃餘事》〉,《圖書館論壇》,1期,1998,頁78-79、21。
    蔣家華,〈明清社會圖像消費的區隔化——以綿竹木版年畫為例〉,《美術大觀》,12期,2019,頁135-137。
    穆益勤,〈明代的宮廷繪畫〉,《文物》,7期,1981,頁70-74。
    穆益勤,〈明代宮廷繪畫宣宗行樂圖〉,《故宮博物院院刊》,2期,1983,頁38-42。
    薛永年,〈何澄和他的歸莊圖〉,《文物》,1973,8期,頁26-29。
    瀧本弘之,〈元代版畫‧天下孤本(上)—「全相平話五種」完整蒐錄〉,《典藏古美術》 ,3期,2005,頁100-103。
    瀧本弘之,〈元代版畫‧天下孤本(下)──「全相平話五種」完整蒐錄〉,《典藏古美術》 ,4期,2005,頁66-69。
    蘇嘉靖,〈明代科道官行取制度興起與衰落〉,《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2卷6期,2016,頁151-158。
    Brotherton Elizabeth , “Beyond the Written Word: Li Gonglin’s Illustrarions to Tao Yuanming’s Returing Home,” Artibus Asiae, vol. LIV, 3/4 (2000): 225-263.
    Hou-mei Sung, “Liu Jun, the Great Master of Figure Painting in the Ming Court”, Oriental Art, vol XLV, no 3(1999): 65-78.
    Hou-mei Sung, “The Three Yin Masters of the Ming Court: Yin Shan, Yin Xie and Yin Hong”, Artibus Asiae, vol. LVIII no.1/2,(1998): 91-113.
    Kathlyn Liscomb,“A Collection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Discovered in the Inner Coffin of Wang Zhen (d.1495 C.E.)”, Archives of Asian Art, vol. XLII,(1994): 6-34.
    Lin, Li-chiang, “Wang Tingne Unveiled—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Late Ming Woodblock-Printed Book Renjing Yangqiu,” Bulletin de l'Ecole Françaised’Extrême-Orient, Vol.95-96(2008-2009): 291-329。
    Nelson Susan E.,“Tao Yuanming’s Sashes: Or, the Gendering of Immortality,” Ars Orientailis, vol. 29(1999): 1-27.
    Sung, Hou-mei, The Formation of the Ming Painting Academy, Ming Studies, 29 spring (1990): 30-35.

    (四)學位論文
    王圓元,〈明宣宗《武侯高臥圖》研究〉,武漢:湖北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6。
    王蒙,〈明清刊本岳飛故事圖像敘事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王鳳鳳,〈明代人物畫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
    孔玉,〈何良俊繪畫品鑒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
    江采蘋,〈從彥根城藏《四季山水圖》看明代四季故事人物圖之發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20。
    吳岱芸,〈明代仇英《漢宮春曉》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20。
    吳笑宇,〈宋畫中的舟船初探〉,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吳誦芬,〈謝環《杏園雅集圖》研究〉,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2。
    林宛儒,〈望之若仙:孫隆《二十四開寫生冊》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10。
    林宜熹,〈「振華啟秀」:王穉登(1535~1613)書蹟書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11。
    侯米玲,〈沈士充繪畫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5。
    侯蘇桐,〈明刊《人鏡陽秋》版畫研究〉,太原,太原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9。
    留啟群,〈北京法海寺壁畫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張巨,〈明代浙派畫家張路研究〉,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17。
    張嘉芬,〈陳洪綬《陶淵明故事圖卷》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8。
    張靜純,〈元何澄《歸莊圖》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4。
    郭昂然,〈郎瑛及其《七修類稿》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
    黃士珊,〈從永樂宮壁畫談元代晉南職業畫坊的壁畫製作〉,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楊婉瑜,〈乾隆朝宮廷畫家金廷標(?-1767)歷史故實畫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趙米卿,〈以岳飛爲題材的明清演義研究〉,香港:香港大學博士論文,1999。
    劉英貝,〈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8。
    鄭文惠,〈明代詩畫對應關係之探討一以詩意圖、題畫詩為主〉,台北:國立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鄭婷婷,〈石林居士序本《牡丹亭還魂記》版畫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羅潔,〈陶淵明圖像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博士論文,2011。
    蘇玟瑄,〈從明代官員雅集圖看明代雅集圖及群體肖像的發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Brotherton Elizabeth, “Li Kung lin and Long Handscroll Iillustrations of T’ao Ch’ien’s ‘Returning Home’.” Ph.D. diss.,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2.
    Julia Frances Andrews, “The significance of style and subject matter in the painting of Cui Zizhong.”Ph.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84.
    Shou-chien Shih, “Eremitism in Landscape Paintings by Ch’ien Hsuan (ca. 1235-before 1307).”Ph.D. diss.,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2.
    Wang Cheng-hua, “Material Culture and Emperorship: The Shaping of Imperial Roles at the Court of Xuanzong (r.1426-35).” PhD diss., University of Yale, 1998.

    (五)網絡資料
    李成款《松下對弈圖》被認為是李在作品。Freer Gallery網站。https://www.si.edu/object/playing-weiqi-under-pines:fsg_F1916.193(2021年8月9日檢索)
    李嵩款《搜山圖》李霖燦推測認為可能為李在作品。http://g2.ltfc.net/pageview?id=608a61afaa7c385c8d94442e&src=SUHA(2021年8月9日檢索)
    Freer Gallery of Art第F1919.119收藏報告書。https://asia.si.edu/wp-content/uploads/2017/10/F1919-119_Documentation.pdf(2020年11月8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