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姷璇
Chen, You-Syuan
論文名稱: 《聲聲不息》—鄒族鼻笛復振紀錄片
Endless Musicking: A Documentary Film on Resurgence of Tsou's Nose-Flute
指導教授: 錢善華
Chien, Shan-Hua
口試委員: 黃均人
Huang, Chun-Zen
許馨文
Hsu, Hsin-Wen
錢善華
Chien, Shan-Hua
口試日期: 2022/07/06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鄒族鼻笛雙管鼻笛紀錄片
英文關鍵詞: Tsou, Nose-flute, double-pipe nose-flute, Documentary
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法田野調查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914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相關次數: 點閱:7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鼻笛為原住民傳統樂器之一,最大特色是以鼻吹氣。此文要探究的並非最廣為人知 的排灣族雙管鼻笛,而是較少被研究的鄒族雙管鼻笛。
    本論文與影片相輔相成,包含相關文獻、影片前置作業與後製剪接工作之歷程等, 將影片無法完整呈現的細節記載於文本當中。並期望藉由紀錄片形式將鄒族面臨失傳的 傳統樂器再次紀錄,進而喚起觀眾對文化保存議題的思考。

    Nose-flute is a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from multiple Taiwanese indigenous people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is instrument is its anatomy: the air is blown into the instrument from the player’s nose.
    This thesis will mainly examine the nose-flute of Tsou. Other than the textual narrative, this thesis includes several attachments such as relevant videos, literatures, the pre-processing and the post-production of the documentary. The goal is to archive the lost traditions of Tsou’s instruments as well as raise the awareness of cultural preservat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製作方法與目的4 第三節 影片製作理念10 第二章 《聲聲不息》之製作規劃12 第一節 文獻探討12 第二節 拍攝對象 16 第三章 影片製作前期18 第一節 行前準備 18 第二節 田野調查與採集21 第三節 拍攝器材38 第四節 拍攝限制 42 第四章 影片製作後期44 第一節 拍攝素材檔案管理44 第二節 腳本規劃45 第三節 影像剪接與處理48 第五章 結論53 附錄 訪談逐字稿(節錄)56 參考資料 78

    一、 書籍
    王嵩山、汪明輝、浦忠成。《臺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王嵩山。《鄒族》。臺北:三民書局,2004。
    王櫻芬、劉麟玉。《戰時臺灣的聲音—1943 黑澤隆朝《高砂族的音樂》復刻—暨漢人音樂 (CD)》。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8。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臺北:順益台灣原住 民博物館,1999。
    田哲益。《臺灣的原住民—鄒族》。臺北:臺原出版社,2003。
    ────。 《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明立國。《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10。
    胡台麗。《排灣族鼻笛、口笛技藝保存與傳習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1995。
    小島由道。《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1。
    黑澤隆朝。《高砂族的音樂》。臺北:南天書局,2019。 陳芝安。《一雙紀錄片的眼睛》。台灣:遠流出版,2019。
    湯淺浩史。《瀨川孝吉 台灣原住民族影像誌—鄒族篇》。臺北:南天書局,2000。78
    黑澤隆朝。《台湾高砂族の音楽》。東京:雄山閣,1973。
    臺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台灣蕃族圖譜》。臺北:南天書局,1994。
    Robert McKee.《故事的解剖》(Story :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 譯。臺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2014。
    Walter Murch.《剪接的法則》(In the blink of an eye:a perspective on film editing)。夏彤 譯。臺北:原點出版。2017。

    二、 學術論文
    李佳玟。〈排灣族傳統鼻笛音樂研究及現況之探討—以 Butsul 雅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壯敏慈。〈《樂生聲年》—臺北市孔廟祭孔樂生習藝紀錄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
    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莊志成。〈阿里山鄒族達邦社傳統祭儀 mayasvi 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2。
    張欣穎。〈鄒族達邦社 mayasvi 祭儀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4。
    孫沛珊。〈鄒族鼻笛音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
    陳映璇。〈《聽,1967》—〈歐樂思史惟亮檔案〉重返部落影音紀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俗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三、 學術期刊
    二宮雅古以。〈鄒族傳統樂器 peingu no ngʉcʉ (鼻笛)再生〉《文化研究季刊》 159。
    臺北:文化研究學會,2017。
    曾麗芬。〈排灣族口笛、鼻笛保存與傳習觀察〉《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1。臺北:文
    化部文化資產局,2012。

    四、 影音資料
    (一)紀錄片 胡台麗。《愛戀排灣笛》,同喜文化,2011。 楊力州。《紅盒子》,星泰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2018。
    (二)電視廣播
    〈失傳百年-鄒族牧師復振鼻笛〉。臺北:原住民族電視台,2014。
    〈旅日牧師復振失傳樂器-鄒族鼻笛美聲再現〉。臺北:GOODTVNEWS 好消息衛星電 視台,2021。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7/07/2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