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玲瑤
Huang, Ling-Yao
論文名稱: 不情願的夥伴關係?照管專員與A個管員 在長照2.0照顧管理的合作經驗
Reluctant Partnership ? The experiences of care management between care managers and "A Case Managers" within the Long-term Care 2.0
指導教授: 沈慶盈
Shen, Ching-Ying
口試委員: 沈慶盈
Shen, Ching-Ying
游美貴
Yu, Mei-Kuei
張宏哲
Jhang, Hong-Jhe
口試日期: 2022/09/2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照顧管理專員A個管員協同合作
英文關鍵詞: care management, A Case Managers, Collaboration
研究方法: 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73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2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照顧管理專員與A個管員在長照2.0的照顧管理的合作經驗。以質性研究方法,訪談共十位一年以上實務工作經驗照顧管理專員或A個管員的在職人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了解兩者於現行長照2.0照顧管理工作上的分工與協同合作情形與困境。
    研究發現,由於政策滾動式修正以及因地制宜考量,使各地方政府甚至同縣市不同區域有不同做法,加上地方政府無法第一時間針對細部流程訂定相關合作機制,導致照顧管理專員與A個管員對於照顧管理流程與分工的理解有限;在實務操作面,政府的政策中雖然強調兩者為夥伴合作關係,但實務上仍存在不對等的關係,進而影響彼此合作,主要原因包括角色立場、觀念差異、分工不明確以及缺乏溝通管道。
    研究最後,也分別對制度面與實務操作面提出建議,以期研究結果能做為提升服務輸送品質與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operative experience of care managers and A case managers in the care management of long-term care 2.0.
    In this study, I us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n ten interviews with people who have more than one year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until now. To figure out the situation about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edicament for care managers and A case managers in care management during Long-term Care 2.0.
    Because the policies of long-term care have been under rolling adjustment and different adjus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the cooperations between care managers and A case managers are different between districts, counties, and cities. Moreover,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not real time formulate the detail processes of relevant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s a resul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re managers and the A case managers is not clear enough on the car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division of labor. in practice,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emphasizes the partnership of each other in the policy, But there is still an unequal relationship.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role conflicts、different ideology、unclear partnership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At last, Suggestions on system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delivery and constructing the overall care service system in the commun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四節 相關名詞詮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長期照顧管理的意涵 7 第二節 我國長期照顧管理制度 23 第三節 協同合作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8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9 第五節 研究嚴謹性與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5 第一節 對於共同照顧管理的看法 55 第二節 長照2.0照顧管理合作現況 74 第三節 共同照顧管理合作的建議 9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0 第二節 研究討論 101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0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06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訪談意願書 114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15

    一、中文部分
    郭家伶(2014)。社區老年人健康指標與生活品質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
    行政院(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鑑計畫(核定本)。
    衛生福利部(2016a)。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台北:衛生福利部。
    林珍珍(2010)。誰來建構社區照顧服務網絡?—談公私部門的治理。社區發展季刊,132,315-324。
    陳乃釧(2011)。長期照護照顧管理人力資源耗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審計部(2009)。我國長期照顧政策執行情形。五南文化廣場。
    林郁舒(2014)。專業差異對照顧管理業務執行之影響-照管專員觀點之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研究論文。台北市。
    游千代、馮明珠、柯乃熒(2013)。個案管理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60(4),99-104。
    劉淑瓊(2007)。教恐龍跳芭蕾?論兒童保護服務之網絡協同合作。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1,49-76。
    盧美秀、陳靜敏(2018)。長期照護:跨專業綜論(三版)。台北:華杏。
    吳淑瓊(2005)。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政策。國家政策季刊,4(4),5-24。
    鄒孟庭(2009)。長期照護簡介。馬偕院訊,2(299)。
    莊俐昕、黃源協(2019)。社會工作管理(四版)。臺北市:雙葉。
    黃源協(2014)。社會工作管理(第三版)。臺北市:雙葉。
    陳思緯(2022)。社會工作管理(第六版)。臺北市:五南。
    李世代(2013)。長期照護與照顧(護)管理。社區發展季刊,141-160。
    施沛沂(2019)。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建構階段的巷弄長照站佈建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陳正益(2015)。我國長期照護專業團隊與資源網絡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黃源協、陳伶珠與童伊迪(2017)。個案管理與照顧管理(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于殷(2014)。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服務輸送之檢視—以照顧管理專員觀點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暨研究所。
    謝雅涵(2009)。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專員專業認知、人格特質與工作困擾之關係。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研士班。
    王玠、李開敏與陳雪真(譯)(1998)。個案管理(原作者:Julius R.Ballew & George Mink)。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郭鳳霞、徐南麗(2002):個案管理師的角色與必備能力。慈濟護理雜誌,1,22-27。
    李佳苓(2013)。照顧管理專員角色功能、照顧管理服務成效與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麗玉(1998)。個案管理之內涵與工作模式-兼論個案管理模式在台灣社會工作領域之應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27-156。
    沈慶盈(1999)。個案管理應用於社區照顧之適合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8,254-264。
    張淑卿(2007)。
    黃源協、陳正益、吳書昀(2012)。我國長期照顧管理實踐經驗之檢視。長期照護雜誌,16(3)。
    黃源協(2007)。專業主義、新管理主義與最佳價值–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挑戰與回應。社區發展季刊,120,85-105。
    王增勇、周月清、林麗嬋、吳肖琪、張宏哲、郭登聰、陳武宗、李光廷、藍忠孚、湯麗玉、劉蓉台(2005)。我國長期照顧服務輸送規劃研究第一標。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計畫編號:94M23)。台北:內政部。
    黃源協(2006)。社會資源網絡建構與個案管理實務-以中部四區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5,65-77。
    周寶鈺(2009)。以照顧管理專員觀點探討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工作情境之困境:現象學研究。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內政部(2007)。P.16
    吳淑瓊(2004)。從「建構長期照顧體系先導計畫」之執行看我國社區式長期照護體系之建構。社區發展季刊,106,88-96。
    陳正芬(2011)。我國長期照顧政策之規劃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33,192-203。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
    陳政智、許庭涵(2015)。身心障礙鑑評新制的下一哩路:談運用個案管理衍接後續服務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150,154-163。
    方莊嬌(2009)。台北市老人失能評估社工員之自我角色與功能定位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張淑卿(2017)。照顧管理概論。苗栗縣出院準備友善醫院教育訓練講義。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因應長期照護保險法制規劃檢視「我國長期照
    顧十年計劃」成效及發展方向。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蔡淑鳳(2008)。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政策制定與發展。長期照護雜誌,12(1),1-7。
    劉金山(2012)。從長期照顧政策發展趨勢論人力培育規劃之方向。社區發展 季刊,142,304-316。
    陳靜敏(2009)。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運作現況與未來發展。行政院衛生署97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接受委託單位:台北醫學大學。
    詹火生、盧瑞芬、張菁芬、鄭百惠(2009)。因應長期照護保險法制規劃檢視「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成效及發展方向。經建會委託研究(編號:(98)020.803)。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黎世宏、陳阮玲(2017)。嘉義縣社區整體照顧ABC模式-民雄、溪口。長期照護雜誌。21(1),9-14。
    洪春旬(2017)。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建構之初探—台灣模式之課題與挑戰,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陳韋頻(2018)。公私協力觀點探討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推動—以臺中市大甲區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
    吳明儒、劉宏鈺、歐紫彤(2018)。以共同生產觀點探析社區照顧整合體系之建立—以頂菜園社區為例。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8(3),123-160。
    黃婉婷(2018)。長照2.0政策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中個案管理制度運作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
    陳正益(2019)。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運作與展望:以南投縣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3(2),137-177。
    李炘榆(2019)。個案管理者在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中的角色功能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余珮瑜(2018)。醫療院所籌辦長照2.0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的經驗之研究:醫療社工主管觀點。
    周美惠(2019)。苗栗縣大湖鄉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研究:公私協力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偉(2005)。組織協力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翁毓秀、曾麗吟(2009)。安置兒童照顧-協同合作實務。台北市:洪葉。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服務。台北市:雙葉。
    梁鶯贏(2014)。社工人員與警察人員於原住民兒童少年保護網絡中的協同合作經驗與期待:以南投縣原鄉部落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詹立煒(2008)。地方公共事務協力化管理之研究—以"科學園區管理局與新竹縣、市首長高層會議"為例。中國地方自治,61(9),27-42。
    劉淑瓊(2008)。推倒「柏林圍牆」-論家庭暴力防治之網絡治理課題。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9,1-35。
    曾冠球(2017)。良善協力治理下的公共服務民間夥伴關係。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1),67-79。
    呂安雅(2014)。從公私部門觀點探討兒少保工作團隊落實家庭處遇協同合作之現況。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學位論文。
    張秀玉(2009)。社會工作者在早期療育專業團隊中之角色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5 ,296-311。
    吳芝儀(2006)。他山之石:先進國家學校輔導工作比較和省思。
    趙善如(2009)。提升兒童少年保護個案家庭處遇組織間合作效能之要素:從實務工作者觀點探討之。臺大社工學刊。20:133-178。
    蔡宛余(2015)。工作角色認同與協同合作知能之研究-以早療社工與兒保社工為例。
    簡春安、鄒平儀(2002)。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蔡清田主編(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藍毓仁(譯)(2008)。質性研究方法(原作者:Jane Ritchie,Jane Lewis)。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3)。
    周寶鈺(2009)。以照顧管理專員觀點探討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工作情境之困境:現象學研究。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王金永、李易蓁、李婉萍、邱慧雯、許如悅、陳杏容、梁慧雯、劉昭君、簡憶鈴、蘇英足(譯)(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原作者:K. P. Deborah)。台北市:洪業文化。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信義榮譽講座編輯小組(譯)(2009)。研究倫理教學手冊(原作者:N. H. Steneck)。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原著出版年:2007)
    二、英文部分
    Kane,R.A.,& Kane,R.L.(1987).Long-term care: Principles, programs, and
    policies. NY: Springer Publishing Co.
    Kodner, D., & Kyriacou, C. K.(2000). Fully integrated care for frail elderly: two American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1), 1-19.
    Leichsenring, K.(2004). Developing integrated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ervices for older persons in Europ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4(3), 1-15.
    Orme,J.,& Glastonbury.B(1993).In Care Management Task and Workloads. Ingland:Macmillan.
    Payne, M.(1995). Social work and community care. London: Macmillan.
    Ballew, J. R., & Mink, G. (1996). Case management in social Work (2nd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Annicka G M , Bregje D O, Marlies , Wim J J , Kris C and Luc D (2012)What is case management in palliative care? An expert panel study.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2:163
    Hudson B. (1993). The Busy Person’s Guide to Care Management. Sheffield: Joint Unit for Social Service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Retrieved from http://www5.vilans.nl/EHMA/is_06.html
    Thomson, A.M.(2001). Collaboration: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Ph.D. diss.,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Imperial, M. T. (2005).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network settings:lessons from three watershed governance efforts. Mananing for results, 379-424.
    Horwath,J.,& Morrison, T.(2007).Collaboration,Integration,and Change in Children's Services: Critical Issues and Key Ingredients. Child Abuse & Neglect, 31, 55-69.
    三、網路部分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2018)。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現況調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age/1648642352050744/search/?q=A
    衛生褔利部(2017)。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計畫行政作業須知。取自:https://1966.gov.tw/LTC/cp-4006-42523-201.html
    衛生褔利部(2018)。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注意事項及派案原則。取自:https://1966.gov.tw/LTC/cp-4006-42523-201.html
    參閱全國法規資料庫。長期照顧服務法。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2017)。各縣市長期照顧服務成績單-2016社會福利服務民
    間評比。取自:http://www.tswl.org.tw/TW/tswl0106release/
    BMA智庫百科。合作的解釋。取自:https://wiki.mbalib.com/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機構(QAA)。取自: https://www.qaa.ac.uk/
    參閱維基百科。夥伴定義。取自:https://zh.m.wikipedia.org/zh-tw/
    參閱衛福部長照專區。:長期十年計畫2.0各縣市長照資源布建情形。取自:
    https://1966.gov.tw/LTC/cp-3948-41555-201.html
    衛生褔利部(2007)。各縣市政府照顧管理專員進用資格條件及薪級標準一覽表(一般區、偏遠地區)。取自:https://1966.gov.tw/LTC/cp-4017-42462-201.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