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瑩宜
Lin, Ying-Yi
論文名稱: 謝里法的「臺灣美術史書寫」的發展過程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Art History Writing" in Shaih Lifa's Itinerary
指導教授: 廖仁義
Liao, Jen-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謝里法臺灣美術史臺灣美術史書寫《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美術史研究
英文關鍵詞: Shaih Lifa, Taiwan art history, Taiwan art history writing, “Taiwan's Art Movements Under Japanese Rule”, art history studie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08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在1970年代面對一連串國際挫折的衝擊,激起知識份子的反思,帶動臺灣本土意識與鄉土運動的風潮。謝里法的《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於此時問世,引領臺灣美術史研究的熱潮。謝里法在臺灣美術史研究風氣未開的艱困環境下蒐集史料,並將其特殊的時空背景經歷,體現於臺灣美術史的書寫中。在謝里法對臺灣美術史研究的歷程中,包括史料徵集、史觀釐清、寫作者反思、歷史書寫技巧等,都非常值得探討研究。

    本論文將從四個軸線探討謝里法的臺灣美術史書寫之發展。第一,從西方及臺灣美術史研究的歷史脈絡,確認謝里法對臺灣美術史研究的重要性。第二,謝里法從藝術家到臺灣美術史家的生命歷程與寫作歷程。第三,分析其《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的書寫與反思的演變脈絡。第四,分析其《重塑臺灣的心靈》、《臺灣出土人物誌》與《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及其歷史小說《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與《原色大稻埕》的書寫。本論文研究方法包括:(1)美術史學文獻的蒐集與歸納整理,分析美術史研究的歷史脈絡與書寫文體。(2)訪談謝里法得到第一手相關文獻的研究與分析,釐清謝里法的臺灣美術史書寫概念的發展。

    本論文從謝里法的思想歷程、寫作歷程及其對臺灣美術史書寫的發展過程,探討謝里法對臺灣美術史研究的影響與貢獻。研究目的在於提供後續研究者對未來臺灣美術史研究的基石,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能夠了解到臺灣有自己的美術創作與歷史,也能夠一起參與、創造並研究未來的美術及其形成的歷史。

    In Taiwan, the impact of a series of setback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n the 1970s sparked reflection among its intellectuals, and drove up the popularity of the Taiwanese localism and nativist movement. Shaih Lifa's “Taiwan's Art Movements Under Japanese Rule” was published around this time and spearheaded the hype around Taiwan art history studies. Shaih Lifa collected historical evidence in a difficult environment, before art history studies were widely accepted in Taiwan.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the times he experienced was fully evident in his works on Taiwanese art history. The process of how Shaih Lifa researched Taiwan art history, such as 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evidence, clarification of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reflections of the author and techniques for writing history are all worthy of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art history writing by Shaih Lifa from four angles. The first is verify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haih Lifa to Taiwan art history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Western and Taiwanese art history research. The second is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s of Shaih Lifa in life and as a writer as he transformed from an artist to Taiwan art historian. The third is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his writing and thoughts in “Taiwan's Art Movements Under Japanese Rule”. The fourth is analyzing his writing in “Reshaping the Mind of Taiwan”, “Figures Unearthed in Taiwan”, and “Notes on Our Predecessors”, as well as his historical novels “La Grande Chaumière Violette”, “Discolored Era”, and “Unaltered Twatutia”. The research methods employed by this paper include: (1)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art history literature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writing style of art history studies. (2) Interviews of Shaih Lifa to obtain first ha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his writing concepts for Taiwan art history.

    This paper explores Shaih Lifa’s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s to Taiwan art history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thought processes, writing processes, and his development of Taiwan art history writi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a foundation of Taiwan art history studie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so that those living on this land might understand its artistic creations and history, as well as participate, create, and study art for the future and the history behind it.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5 第二章 「謝里法研究」對於臺灣美術史研究的重要性 10 第一節 「美術史」的觀念與「藝術史學」的歷史發展 10 第二節 「臺灣美術史研究」的歷史發展 23 第三節 謝里法的臺灣美術史書寫與研究 45 第三章 謝里法:從藝術家到臺灣美術史家 58 第一節 謝里法的生命歷程與寫作歷程 58 第二節 《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的準備與誕生 65 第三節 謝里法對《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的反省與修正 70 第四章 《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之後謝里法的美術史研究與書寫 75 第一節 1988年《重塑臺灣的心靈》 75 第二節 1988年《臺灣出土人物誌》 80 第三節 1999年《我所看到的上一代》 84 第四節 謝里法的歷史小說:2009年《紫色大稻埕》、2013年《變色的年代》、2015年《原色大稻埕》 86 第五章 結論 89 參考書目 94 附錄 99 附錄一 謝里法訪談大綱 99 附錄二 謝里法訪談整理 100 附錄三 謝里法年表 109

    一、謝里法的著作(本研究只列出和臺灣美術史相關的著作與文章)

    謝里法,《珍重!阿笠(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77年。
    謝里法/蔣勳,《徐悲鴻——中國近代寫實繪畫的奠基者》,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77年。
    謝里法,《美術書簡:與年輕朋友談美術》,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80年。(《珍重!阿笠(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第一次再版)
    謝里法,《紐約的藝術世界》,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82年二版。(1980年9月出版)
    謝里法,《藝術的冒險:西洋美術評論集》,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12月。
    謝里法編,《廿世紀臺灣畫壇名家作品集》,臺北市,美國漢方醫藥研究所,1983年。
    謝里法,《我的畫家朋友們》,臺北市,自立晚報,1988年。
    謝里法,《重塑臺灣的心靈》,臺北市,自由時代出版社,1988年。
    謝里法,《臺灣出土人物誌》,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88年。
    謝里法,《美術書簡——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89年。(《珍重!阿笠(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第二次再版)
    謝里法編著,《臺灣新藝術測候部隊點名錄》,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謝里法,《探索臺灣美術的歷史視野》,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1997年。
    謝里法,《臺灣心靈探索》,臺北市,前衛出版社,1999年。(《重塑臺灣的心靈》改版)
    謝里法,《我所看到的上一代》,臺北市,望春風文化,1999年。
    謝里法,《我的藝術家朋友們》,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我的畫家朋友們》再版)
    謝里法總策劃,《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共二十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謝里法,《紫色大稻埕》,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9年。
    謝里法,《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再版2011年2月7版。(1978年1月出版)
    謝里法,《變色的年代》,臺北市,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謝里法,《原色大稻埕》,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15年。
    謝里法,《臺灣美術研究講義》,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16年。
    謝里法,《緣繫東北角——憶美術裡的宜蘭人》,宜蘭市,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16年。
    謝里法,《呵呵一動詩畫集》,臺中市,臺中市北區北屯路290巷9號14樓,2017年。
    謝里法,〈我怎樣寫臺灣美術運動史〉,《藝術家》第47期,1979年,頁116-119。
    謝里法,〈從臺灣美術之道聽塗說中建立的故事性小檔案探索畫家個別關係串連起來的時代脈絡〉,《臺灣美術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00年,頁19-34。
    謝里法,〈大專院校臺灣美術史教材教法探究〉,《新世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02年。

    二、中文書籍

    王白淵著,陳才崑譯,《荊棘的道路》(下冊),彰化市,彰化縣文化中心,1995年。
    王秀雄,《臺灣美術發展史論》,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年。
    邱琳婷,《臺灣美術評論全集——謝里法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徐文琴,《臺灣美術史》,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
    倪再沁,《藝術家↔臺灣美術——細說從頭二十年》,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修訂一版),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連橫,《臺灣通史》(第四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廖瑾瑗,《背離的視線——臺灣美術史的展望》,臺北市,雄獅美術出版社,2005年。
    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冊),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羅秀芝,《臺灣美術評論全集——王白淵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三、英文著作

    Carrier, David,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Writing,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1.
    Minor, Vernon Hyde, Art history's histor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2001.
    Panofsky, Erwin, “Three Decades of Art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Impression of a Transplanted European,”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Garden City, New York :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55.
    Venturi, Lionello, History of Art Criticism, translated by Charles Marriott, New York:E. P. Dutton, 1936.

    四、中文文章(雜誌期刊論文)

    王白淵,第十七章〈文化〉,《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新生報,1947年。
    王白淵,〈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文物》第3卷第4期,1955年,頁16-64。
    白適銘,〈「戰後」如何前衛?——李仲生的現代繪畫策略與戰後臺灣美術方法論〉,《世代.分期.個人風格——戰後臺灣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3年,頁119-149。
    石守謙,〈臺灣的藝術史研究〉,《漢學研究通訊》,第31卷第1期(總 121 期),2012年,頁7-15。
    林振莖,〈美術舞臺上的燈光師——論日治時期張星建在臺灣美術中扮演的角色與貢獻〉,《臺灣美術》第86期,2011年,頁88-112。
    林伯欣,〈無限風光在險峰:從全國博碩士論文看歷年來臺灣美術的研究趨向〉,《臺灣美術》第59期,2005年,頁4-21。
    林麗江整理,〈回顧阿笠的年代——謝里法回臺觀感〉,《雄獅美術》第215期,1989年,頁79-83。
    李欽賢,〈從異域探索臺灣心靈的青春傳記〉,《臺灣立報》,2000年4月。
    邱琳婷,〈一個歷史呼喚的回音:謝里法臺灣美術的書寫〉,《紫色大稻埕謝里法七十文獻展:謝里法與書寫臺灣美術研討會》,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08年,頁70-85。
    邱琳婷,〈從「史料」到「劇本」:謝里法美術史的再創作〉,《第十屆蔡瑞月文化論壇臺灣美術的大航海時代美術史的啟航者——謝里法》,臺北市,財團法人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15年,頁36-41。
    胡慧玲,〈1990文學紀事之二訪問篇 藝術家的政治初探——謝里法的自話像〉,《臺灣文藝》第123期,雙月刊創新號第3期,1991年,頁18-32。
    許素蘭,〈以小說成就一部活的美術史——謝里法《紫色大稻埕》中〈永樂町的臺展少年〉之文學隱喻〉,《第十屆蔡瑞月文化論壇臺灣美術的大航海時代美術史的啟航者——謝里法》,臺北市,財團法人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15年,頁22-27。
    陳懷恩,〈藝術書寫與藝術史書寫〉,原發表於:《白沙人文社會學報》創刊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2年,頁119-142。現收錄於附錄: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如果出版社,2008年,頁366。
    黃樹人,〈我為何要寫臺灣美術史——謝里法從返鄉之旅談起〉,《藝術家》第167期,1989年,頁120-126。
    楊墀,〈眾荷喧嘩,我是唯一的高音——日治時期、50、60年代藝術評論的首航〉,《大趨勢》第3期,2002年,頁12-19。
    葉碧苓,〈日治時期臺灣出版之書畫圖錄〉,《臺灣學研究》第18期,2015年,頁17-52。
    廖仁義,序〈好漢破腹來相見潘小俠對「臺灣美術人物」的影像詮釋〉,收錄於潘小俠《臺灣美術家一百年(1905-2005):潘小俠攝影造像簿》,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5年,頁8-9。
    廖新田,〈符號分析、意義詮釋與閱讀策略——日據時代臺灣美術研究面向的思考〉,《典藏今藝術》第126期,2003年,頁59-63。
    廖新田,〈「尋常」與「例外」:臺灣美術史書寫架構的因素探討〉,《世代.分期.個人風格——戰後臺灣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3年,頁7-17。
    顏娟英,〈日據時代臺灣美術研究之回顧〉,《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1992年,頁1511-1517。
    蕭瓊瑞,〈九〇年代的臺灣美術史研究〉,《炎黃美術》第61期,1994年,頁85-90。
    蕭瓊瑞,〈臺灣美術研究回顧專輯導論〉,《臺灣美術》第59期,2005年,頁3。
    蕭瓊瑞,〈後記——兼論臺灣美術史研究〉,收錄於劉益昌等著,《臺灣美術史綱》,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9年,頁526-531。
    蕭瓊瑞,〈臺灣美術.百年風華〉,《臺灣美術》第83期,2011年,頁4-39。
    蕭瓊瑞,〈起步/奠基/發展——臺灣美術研究的回顧與現況〉,《臺灣美術》第85期,2011年,頁68-81。

    五、學位論文

    江婉綾,《臺灣美術史學正典形構問題:以戰後初期(1945-1949)左翼木刻版畫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西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1年。
    蕭漢雲,《謝里法《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