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心怡
Huang, Hsin-Yi
論文名稱: 高中職生公民投票及政治態度之研究— 以國立旗美高中為例
Referendum and Political Attitud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Chimei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黃城
Hua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高中職生公民投票知識政治態度
英文關鍵詞: Referendum knowledg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1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3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生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之現況,以及其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科別、班級幹部的經驗、媒體接觸頻率、家庭社經地位與家庭一年所得)在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係以105學年度國立旗美高中之高中職生為研究對象。以「高中職生公民投票及政治態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採以專人致送的方式共發出721份問卷,回收有效實際樣本為636份。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及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法加以分析處理。
    本研究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中職生在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現況均為中上程度。
    二、高中職生對公民投票知識現況於「公民參政」為最高,其次是「公投歷程」,最低是「公投法制」。
    三、高中職生於政治態度方面在「政治效能感」的得分為最高,其次是「公民責任感」,最低是「政治信任感」。
    四、在整體公民投票知識及整體政治態度之表現皆以一年級為最佳。
    五、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生對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各向度,部分有顯著差異存在。
    (一)在性別、年級、班級幹部的經驗、媒體接觸頻率、家庭社經地位與家庭一年所得方面並無顯著差異。
    (二)就讀普通科高中學生在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的得分高於就讀職業類科者,達顯著差異。
    六、高中職生對整體公民投票知識與政治態度之間並無明顯的關聯。
    七、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能持續深耕公民投票之政治與法律智識,使時下高中職生於接受公民與社會教育課程下,能肩負深化台灣民主的使命,亦期俾供政府機關、教育相關單位、高中及大專院校編列政治學習課程內涵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高中職生、公民投票知識、政治態度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iscuss the vari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gender, grade, curriculum, class cadre experience, media contact frequency,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family gross annual income.)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year 105 from National Chi-Mei High School. A total of 721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students by the teachers and 636 valid surveys were collecte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The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of current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ere above the average.
    (ii) With regard to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referendum knowledge, "citizen participation" was the highest, "referendum process" was the second highest, and the lowest was the "referendum act."
    (iii) Regarding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the "feelings of political efficacy" score among the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as the highest, the second highest was the "sense of citizen duty" and the "political trust" was the lowest.
    (iv) In terms of the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discussed in the study,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performed the best.
    (v) F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there we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he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 class cadre experience, media contact frequency, family social status and family gross annual income.
    -b) High school students scored distinctively higher tha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art of the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vi) F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vii) After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giving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the author hopes to continually explore referendum knowledge and legal knowledge in more depth, in order to help current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strengthen and deepen Taiwan’s democracy after taking the civil and social education cours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oncerned,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or doing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Referendum knowledge; political attitude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公民投票的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政治態度之理論基礎 32 第三節 公民投票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9 第三節 實施程序與研究歷程 71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75 第六節 問卷之信度及效度 81 第七節 資料處理 8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91 第一節 高中職生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之現況析 91 第二節 高中職生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之差異分析 97 第三節 高中職生公民投票知識及政治態度之相關分析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9 第三節 研究展望 125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附錄一〉公民投票法 139 〈附錄二〉行政院提請立法院覆議之十二項條文 158 〈附錄三〉專家審查問卷 160 〈附錄四〉預試問卷 165 〈附錄五〉正式問卷 170

    一、中文部分
    王文宏(2012),《政治信任感與公民投票參與》,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錦雀(1997),〈台灣地區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學報》,第6期,頁225-272。
    王錦勝(2016),《苗栗縣青少年的政治態度、政治興趣與政治行為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古珮琳(1998),《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之瑜(1999) ,<西方政治心理學中的情感與認知>,《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第7卷第2期,頁95-131。
    民主進步黨(1993),〈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民主進步黨的外交政策〉,《民進黨政策白皮書》,頁21。
    曲兆祥(2004),《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智。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
    江宜樺(2003),《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臺北:台灣大學。
    江炳倫(1988),<我國學校的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東方雜誌》,第22卷第4期,頁29-34。
    何思因(1994) ,<台灣地區選民政黨偏好的變遷:1989-1992>,《選舉研究》,第1期,頁 39-52。
    余俐薇(2007),《國民中學學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關係-以台中縣后里鄉國中學生為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乃德(2003),《民主理論選讀》,臺北:問津堂印行。
    吳玉秋(2009),《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佳翰(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宜芳(2003),《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俊瑤(2003),《國民小學教師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棟傑(1995),《公民投票法制之憲法容許性暨法政策分析:以全國性公民投票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亞力(1991),《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
    李鳳斌(2007),《金門高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又蓁(2005),《公民投票制度之研究─以我國首次實施公民投票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佳龍(2007),《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灣》,臺北:台灣智庫。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臺北:商務。
    林嘉誠、朱浤源(1992),《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
    邱奕統(2009),《320公民投票對台灣2004年總統選舉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家玲(2014),《臺北、高雄兩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名琪(2011),《N世代之政治態度、網路使用行為對公民參與之影響》,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凃鳳瑜(2005),《環境影響評估制度與地方公民投票衝突之研究—以北宜高速公路坪林交流道開放爭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宜君(2007),《高屏地區國小教師傳播媒體閱聽行為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淑雅(2005),《基隆市兩所國立高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中中(2009),《高雄市高中職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佛(1998) ,《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臺北:三民。
    徐太郎(2011),《屏東縣民眾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國術性社團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永明(2004),<公投民主與代議民主的關係--以台灣經驗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2期,頁1-25。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東華。
    涂重敬(2003),《高雄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教育教學現況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志宗(1998),<台灣地區國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學教育學報》,第5期,頁143-163。
    馬起華(1974),《心理學與政治行為》,臺北:商務。
    高宇彥(2013),《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際─以「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為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金清(2004),《我國公民投票實施經驗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乃勻(2015),《屏東縣高中生政治知識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正修(1994),<從民主政治之理念談公民投票>,《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5期,頁473-547。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臺北:東華。
    張茂桂(2009),<再探公民:反思高中《公民與社會》新課綱之訂定>,《公民訓育學報》,第20期,頁1-31。
    張卿卿(2002),<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第8期,頁1-31。
    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智全(2003),《桃園地區國中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華娟(2008),《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經瑞(2006),《學校對大學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社會化觀點與分配觀點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緯良(2002),《管理學》,台北:雙葉。
    曹金增(2004),《解析公民投票》,臺北:五南。
    粘美惠(2005),《2004年台灣首次全國性公民投票的政治分析》,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雅萍(2000),《公民投票之理論與經驗:一九九八年台南市公民投票之個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宗力(1998),《論法律保留原則「法與國家權力」》,臺北:元照。
    陳文俊(1983),《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
    陳文俊(1998),<台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中、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台灣民主化的前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1卷3期,頁23-60。
    陳文俊(2000)。<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2卷4期,頁97-132。
    陳文俊、郭貞(1999),<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3期,頁113-137。
    陳永芳(1999),《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之發展:我國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玉宛(2011),《2008年全國性公民投票參與因素之探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光輝(2000),<近百年來我國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發展>,《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第11卷4期,頁109-170。
    陳育琪(2006),《我國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伶(2003),《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柏輯(2011),《屏東縣原住民國小學童家庭的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態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現義(2002),《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台灣民主的展望>,《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149-188。
    陳義彥、洪永泰(1991),《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15 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臺北:行政院國科會。
    傅卉棋(2016),《地方性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踐—台灣2014年地方自治選舉政見的觀察》,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傅曉芬(2002),《台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欣儀(2001),《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恆山(1989),《心理學》,臺北:五南。
    游勝雄(2004),《從「多元寬容」論民主與公民投票》,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逯扶東(1994),《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
    黃秀端(1995),<一九九四年省市長選舉選民參與與競選活動之分析>,《選舉研究》,第2卷第1期,頁51-75。
    黃信豪(2006),<政治功效意識的行動效果>,《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119-158。
    黃瑞秋(2007),《國民小學政治社會化教育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桃園縣國小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世瑋(2009),《地方性公民投票之研究-以高雄市小班制公投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葛樹人(1988),《心理測驗學》,臺北:桂冠。
    維基百科(2014),<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太陽花學運》,【線上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318%E9%9D%92%E5%B9%B4%E4%BD%94%E9%A0%98%E7%AB%8B%E6%B3%95%E9%99%A2%E8%A1%8C%E5%8B%95,2016/12/01。
    劉力嘉(2005),《公民投票應用在台灣都市計畫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孟凌(2013),《師範院校學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彥廷(1996),《西方國家公民投票之研究-就法制規範與政治裁量類型析論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崇禮(2004),《我國大學院校學生菁英政治態度之研究-以桃竹苖地區二十一所大學院校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衛芷言(1994),《公民投票與公民複決概念暨使用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州宏(2012),《南台灣國立大學研究生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舒怡(2011),《高中職學生傳播媒體閱聽行為與政治態度之研究》,佛光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錦珖(2007),《公民投票法釋義》,臺北:三民。
    謝美玲(2006),《我國公民投票制度之研究─以二00四年公民投票法之檢討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兆炫(2008),《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秀美(2003),《公立高中學生新聞媒體閱聽行為與政治信任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永欽(2001),《聯合政府-台灣民主體制的新選擇》,臺北: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蘇澄鈺(2004),《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53). Attitudes. In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Edited by C. Murchison, 798–844. Worcester: Clark Univ. Press.
    Derria,Jacques(1986). “Declaration and Independence”,New Political Science,15:7-15.
    Galligan, Gordon(1999),“The Republican Referendum :A Defense of Popular Sense” , Quadrabt, 43:1-23.
    Hess,R.D.,&Torney,J.V.(1974).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 in children. New York:Doubleday.
    Lane,Robert E.(1959).Political life:Why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 NY: Macmillan.
    Magleby , David B (1988).“ Taking the Initiative: Direct Lagislation and Direct Democracy in the1980s,”p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vol.21, pp.601-602.
    Manheim,J.B.(1975).The Political within:A Primer in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N J: Englewood Cliffs.
    Miller, David,(1976),“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social Choice”, Political Studies, XL:60-74.
    Oskamp,S.(1975).Attitude and opinion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Qvortrup,Mads.(2002).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erendums :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Manchester.U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Rosenbaum.(1975).Political culture. London: Nelson.
    Roskin.(1994).Political science : An introduction. London: Englewood Cliffs.
    Smith, Gordon,(1976),“The Referendum and Political Change”,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4( 1):1-23.
    Swaine, Michael,(2004),“Trouble in Taiwan”, Foregin Affairs , 83( 2):39-4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