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瑋倩
Chang, Wei-Chien
論文名稱: 運用表現等級描述在高中歌唱學習評量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ion on the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吳舜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表現等級描述高中歌唱學習評量評分規準
英文關鍵詞: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ion,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coring rubric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7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利用行動研究方法將表現等級描述運用在高中生歌唱學習評量,探討表現等級描述在高中生歌唱學習評量與實施,以及評分規準於高中生歌唱學習評量之教師省思。研究者採行動研究的方式,以筆者任教之某高中二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共39人為研究對象,透過兩首曲子Yesterday與知足進行兩循環的教學、評量、回饋,之後再彙整資料與分析。從研究中有以下結論:
    一、 透過撰寫與實施表現等級描述於高中生歌唱學習評量之評分規準有助於師生瞭解學生的歌唱能力:由研究結果數據可知教師透過撰寫與循環實施表現等級於歌唱學習評量,有助於瞭解學生的歌唱能力,另外學生也可以了解自身的歌唱能力。
    二、 教師使用評分規準於高中生歌唱學習評量之教學省思:
    (一)經由兩次循環的實施過程,可以讓教師能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並且透過兩次循環的評分過程與結果,教師能夠分析學生現階段能力,而回饋問卷能夠看見學生對於評量之看法。
    (二)現階段實施表現等級描述於高中歌唱學習評量之阻礙:教師評量知能不足會導致評量無效;過多的評分細項會降低評分效率;個人化評語會增加教師評量時間。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對音樂教育工作者與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字:表現等級描述、高中歌唱學習評量、評分規準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ction Research (AR) method is adopted to invested the using of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ion (PLD) on the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nts are thirty-nine 11th grade students who registered in researcher’s class. This action research use two songs “Yesterday” and “Jhih-Zu”, includes two action cycles, each cycle deal with progress in the order of teaching, assessment, feedback questionnaire, after that execut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
    1.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LD on the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elp teacher to understanding students’ singing ability: through the data of research result, teachers can understanding what singing ability the students have, it also on students themselves.

    2. Reflection of teacher use the scoring rubric on the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 Teacher grasps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via two action cycles, and after the assessment, teacher can analysis students’ ability at this stage, the feedback questionnaire display students' views on assessment.
    (2) The obstruction of teachers implement PLD on the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teacher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f assessment cause invalid rating; too much rating item will reduce scoring efficiency; personal reviews will increase teachers’ time for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findings, the author proposed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the Music education field teachers.

    Keyword: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ion, singing learning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coring rubric.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高中歌唱教學的沿革、實施及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歌唱能力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 ..................................................20 第三節 實作評量的學理基礎與相關研究................................................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4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9 第五節 研究程序........................................................................................5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5 第一節 循環一之評分細項內容與實施....................................................55 第二節 循環二之評分細項內容與實施....................................................74 第三節 評分規準於高中生歌唱學習評量之教師省思............................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7 第一節 結論..............................................................................................107 第二節 建議..............................................................................................112 參考文獻............................................................................................................115 附錄....................................................................................................................121 附錄一 循環一音樂課標準作業、回饋問卷初稿與專家效度整理......121 附錄二 循環一、二音樂科評量標準作業與回饋問卷定稿..................137 附錄三 教師教學日誌..............................................................................146 附錄四 歌唱評量與評語..........................................................................152 附錄五 回饋問卷之開放性意見..............................................................155   表次 表2-1 高中音樂科必修之課程標準與課程綱要裡有關歌唱教學表..............11 表2-2 華興丙版第一冊歌曲..............................................................................15 表2-3 華興丙版第二冊歌曲..............................................................................15 表2-4 學校音樂課程相關研究..........................................................................19 表3-1 教師教學日誌..........................................................................................48 表3-2-A 學生評分表A......................................................................................49 表3-2-B 學生評分表B......................................................................................49 表3-3 資料編碼表..............................................................................................50 表3-4 評量者信度..............................................................................................51 表4-1 循環一評分細項_歌唱姿勢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63 表4-2 循環一評分細項_運氣呼吸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64 表4-3 循環一評分細項_演唱一致性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65 表4-4 循環一評分細項_發聲咬字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66 表4-5 循環一評分細項_曲調音準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66 表4-6 循環一總等第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67 表4-7 回饋問卷第一部分基本資料統計表......................................................68 表4-8 循環一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一題人數統計表......................................69 表4-9 循環一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二題至第六題人數統計表......................69 表4-10 循環一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七題至第九題人數統計表....................71 表4-11 循環一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十題至第十三題人數統計表................72 表4-12 循環二評分細項_歌唱姿勢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83 表4-13 循環二評分細項_運氣呼吸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84 表4-14 循環二評分細項_演唱一致性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84 表4-15 循環二評分細項_發聲咬字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85 表4-16 循環二評分細項_曲調音準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86 表4-17 循環二總等第各等級之人數與百分比分布........................................86 表4-18 循環二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一題至第六題人數統計表....................87 表4-19 循環二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七題至第九題人數統計表....................89 表4-20 循環二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十題至第十三題人數統計表................90 表4-21 循環一、二評量歌曲比較....................................................................92 表4-22 兩循環在評分細項的人數(百分比)分布........................................96 表4-23 兩循環各評分細項的眾數、平均數與標準差....................................97 表4-24 兩循環評分細項男生人數(百分比)分布........................................98 表4-25 兩循環評分細項女生人數(百分比)分布........................................98 表4-26 兩循環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一至六題人數(百分比)分布..........100 表4-27 兩循環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一至六題眾數、平均數、標準差......101 表4-28 兩循環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七至九題人數(百分比)分布..........102 表4-29 兩循環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七至九題眾數、平均數、標準差......102 表4-30 兩循環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十至十三題人數(百分比)分布......103 表4-31 兩循環回饋問卷第二部分第十至十三題眾數、平均數、標準差..104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42 圖3-2 研究程序圖..............................................................................................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方文君(2011)。運用手號策略於歌唱教學對七年級學生音高準確度之準實驗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方麗娜(2006)。歌曲教唱在國語文教學上的應用研究--以國語文領域教學第三階段為討論範疇。中學教育學報,13,193-220。
    王怡璇(2011)。大學圖書館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雅玄(1998)。德懷術 (Delphi) 在課程評鑑上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5。
    王雅玄(2007)。多元文化素養評量工具及其應用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
    白鴻博(2011)。戰後台灣初等音樂教育之研究—以音樂教科書為分析場域(1952-1968)(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朱元雷(2013)。朱元雷的人聲專區。2015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tcmc.org.tw/index.php/knowledge/raychu/action/list/category/7/pageId/2/
    吳巧吟(2010)。家政科不同作業類型實作評量之類推性理論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玟蒨(2014)。探索與實踐高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方案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舜文(2011)。音樂行為的心理學基礎及教育應用。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2010年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祁欣(2009)。论音乐的节奏。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8(5),157-161。
    李田景(2010)。舞蹈肢體與音樂節奏呼吸之重要性。藝術欣賞,6。
    李坤崇(2010)。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李青芬(2013)。多元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新北市教育,8。
    李盈葒(2009)。口譯教學評量:與音樂表演評量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慧美(2004)。我國高中音樂教科書台灣歌謠比較及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2013)。口試在國家考試應用之再檢討與改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8。
    林伊娣(2014)。高中音樂教科書臺灣音樂教材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宜家(2006)。國中生歌唱學習經驗與情緒調節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美智、邱英芳(2013)。影響聲樂歌唱教育學習因素之探討。藝術學報:表演類(革新版),291-317.。
    林易瑩(2014)。高中音樂教科書歌曲教材之生命教育相關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美虹(2000)評介美國評量新標準科學實作部分。科學教育月刊,228,2-15。
    洪曉憶(2010)PISA2006評量架構在台灣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實作評量發展模式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莊敏仁(2010)。建置兒童歌唱聲音測驗。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010,24(2),83-104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康美鳳(2001)。人聲的奧祕──如何擁有美妙健康的嗓音。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張哲榕(2014)。學校音樂欣賞教學模式之建構與詮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麗麗(2002)。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教學評量。藝術與人文教育,579-636。 臺北市:桂冠。
    許志榮(2006)。藉中文歌曲進行對外華語教學活動之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秀玲、柯瓊榕(2007)。高中音樂課本。臺北市:華興。
    陳昱蓁(2012)。高中生對輔助性音樂欣賞教學策略之學習動機調查 -以臺北市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詩瑾(2012)。運用電子白板教學於國小六年級音樂節奏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6卷1期,P79 – 98。
    郭冠妤(2012)。國小三年級與五年級學童歌聲發展狀況與歌唱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標準本位評量(2016)。取自http://www.sbasa.ntnu.edu.tw/SBASA/HomePage/index.aspx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音樂科(1998)。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音樂科(2008)。
    普通高級中學音樂科課程綱要修訂理念與特色(2008)。
    游雲惠(2002)。高中中國藝術歌曲歌樂教學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南海(1974)。唱歌的藝術與技術。台南市。學興書局。
    黃春嫺(2011)。國小合唱團教學建立評分規準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趙梅伯(1985)。歌唱的藝術。臺北市。黎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裘尚芬譯(2005)。歌唱家的氣息維他命(原作者:Barbara Conable)。桃園市。原笙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裘尚芬譯(2009)。歌唱達人-如何教導青少年唱歌(原作者Phillips, K. H.)。桃園市。原笙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廖怡君(2006)。評分規準於國中直笛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悌妏(2010)。國民中學男聲合唱團教學實務之研究-以兩位合唱團指導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淑玲(2001)。藝術歌曲在國中音樂教學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宇文(2001)。歌曲教學的基本技巧。國教天地,146,71-78。
    潘宇文(2002)。歌聲培訓的基本常識與暖身活動。國教天地,148,86-93。
    潘宇文(2006b)。歌唱「技能」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編,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論文集(頁85-10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潘宇文(2006)。聲樂演唱﹝合唱團形式﹞。載於賴美鈴主編,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2:音樂,110-147。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潘宇文(2008)。青少年變聲期歌聲特質文獻之內容分析。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編,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合唱教學與研究論文集,65-8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賴美鈴(2001)。日治時期臺灣音樂教科書研究。藝術教育研究,3,35-56。
    賴美鈴(2006)。高中音樂課程暫行綱要之修訂與教材意涵探討。載於賴美鈴主編,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2:音樂,8-25。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0。
    謝苑玫(1999)。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載於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9-196。
    謝苑玫(2003)。改善歌唱教學評量的實作與討論。國民教育,43(6),71-78。
    劉秀枝(2008)。歌唱教學法應用於初級華語課程設計-以泰國BCIS小學三年級學生對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外文部分

    Asmus, Edward P. (1999). Music assessment concept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6(2), 19.
    Banks, James A. (1997). Educating Citizen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Dana, Richard Henry.(1993). Multicultural assessment perspectives for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Iusca, Dorina (2014). The effect of evaluation strategy and music performance presentation format on score variability of music student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27, 119 – 123.
    Lauress L. Wise, & Leslie R. Taylor. (Eds.). (2007).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ors for the California Standards Tests (CSTs) and High School Exit Exam (CAHSEE). Sacramento, CA: HumRRO Contract Number: 07-01.
    Linklater, Kristin (2006). Freeing the natural voice. Hollywood, CA: Quite Specific Media Group, Ltd.
    Linstone, H. A., & Turoff, M. (Eds.). (2002).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Vol. 29).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MENC Committee on Performance Standards. (1996).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music : strategies and benchmarks for assessing progress towar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grades PreK-12 / [developed by the MENC Committee on Performance Standards]. Reston, VA :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Miller, Richard (1996). The structure of singing. New York, N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