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宥穎
Lee, Yu-Ying
論文名稱: 論音樂劇《拜訪森林》之母親角色詮釋—以 女巫、麵包婦 為例
Analysis of maternal characters in the musical〝Into the Woods〞—Taking the Witch and the Baker’s wife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梁志民
Liang, Chi-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百老匯音樂劇《拜訪森林》女巫格林童話母親史蒂芬‧桑坦
英文關鍵詞: Broadway musical《Into the Woods》, Witch, Grimms Märchen, Mother, Stephen Sondheim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69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9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詮釋報告以百老匯音樂劇《拜訪森林》中之母親角色做角色分析與探討。本詮釋報告共分為六章。首章,講述研究動機以及研究架構。第二章,談到童話之起源、要素及功用,藉此對《拜訪森林》中的童話原型有更深層的認識。第三章分為三節,第一節以各種史料及文獻,探討從經典童話轉化到音樂劇《拜訪森林》的各面向延伸;第二節則將音樂劇《拜訪森林》劇本及創作背景做介紹及研究,從整個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來探討《拜訪森林》中所要呈現的童話故事意涵;第三節則是將筆者的研究主題音樂劇《拜訪森林》中,角色介紹、曲目介紹,以及劇作家在整齣音樂中對於音樂的編排及使用,藉此對於劇作家如何將童話文本轉化為音樂劇做更深的研究及了解。第四章則是音樂劇《拜訪森林》中母親角色的角色分析,筆者選出在此劇中兩位有母親特質的角色,對其做深入的分析及研究。第五章進入本論文的主題,筆者挑選了八首劇中這兩位母親角色所演唱之曲目,加以分析歌曲中角之潛台詞、內在情緒及外在表演。第六章則總結本文個章節之論述,並期許筆者未來有機會能夠在舞台上詮釋這兩位精彩且具有豐富外在表演及內心情緒的母親角色。

    This essay mainly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mother” in the musical “Into the Woods”, and the content can be separated into six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I will assert the mo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furthermore deliberate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essay. The second chapter mentions the concept and the origin of the Grimm's fairy tales, in which achieves further realization of the tales of its sorts. Chapter thre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compares the classic fairy tales which are included in “Into the Woods”, and discuss the adaptations that are made for the musical.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script and the composing background; purpose of the respective tales are to be demonstrat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line. The third part puts emphasis on the transformations from fairy tales to musical in light of the characters, songs and repertoires.
    The forth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others in the musical and two of the characters, as they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ther, are chosen to be deeply discussed. Chapter five enters the main part of the research as eight songs that sung by the two mothers are picked and make comparisons, in terms of the unspoken words in the play, emotion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haracters, etc.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crucial points of the previous texts, and hopefully, expecting the author to make a perfect interpretation onstage, and to fully embody the spirits of the two charact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2 第二章 童話之起源、要素與功用 5 第一節 童話之起源與要素 7 一、 童話故事之起源 7 二、 童話故事之要素 11 三、 功用:淨化與教育,重建理想 15 第二節 童話角色之起源、要素與分類 17 一、 童話角色形象與概念 17 二、 童話角色之分類 19 三、 童話角色塑造,由母親及巫婆角色探討 20 第三節 小結 24 第三章 從 經典童話 到音樂劇《拜訪森林》 26 第一節 格林童話故事 26 一、 格林童話與作者格林兄弟之簡介 26 二、 格林童話故事產生之背景與變化 27 第二節 從格林童話故事到音樂劇:《拜訪森林》 28 一、 劇作家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簡介 28 二、 《拜訪森林》中的格林童話 29 三、 劇情大綱、分場結構與架構分析 33 四、 音樂劇《拜訪森林》之介紹與探討 50 第三節 音樂劇《拜訪森林》 52 一、 音樂劇《拜訪森林》人物介紹(按出場序) 52 二、 曲目安排 55 三、 音樂鋪陳 74 第五節 小結 87 第四章 《拜訪森林》中的母親,以及女巫與麵包婦之角色分析與詮釋 89 第一節 音樂劇《拜訪森林》中的母親 89 一、 傳統的母親:傑克母親 89 二、 缺席的母親:灰姑娘母親、小紅帽母親、麵包婦 90 三、 控制的母親:女巫 91 四、 未來的母親:小紅帽 93 五、 代理的母親:後母、灰姑娘 94 第三節 控制的母親---女巫 95 一、 角色分析 95 二、 角色形象之塑造 98 三、 與其他角色之關係 99 第四節 缺席的母親:麵包婦 102 一、 角色分析 102 二、 角色形象之塑造 105 三、 與其他角色之關係 107 第五章 音樂劇《拜訪森林》中女巫與麵包婦演唱之歌曲分析與詮釋 110 第一節 〈Maybe They’re Magic〉麵包婦 110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10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11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14 第二節 〈It Takes Two〉麵包師、麵包婦 118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18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22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27 第三節 〈Stay With Me〉女巫 132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32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34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36 第四節 〈Witch’s Lament〉女巫 140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40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41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43 第五節 〈Moment in the Woods〉麵包婦 148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48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51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56 第六節 〈Last Midnight〉女巫 162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62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65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71 第七節 〈Finale---No one is Alone〉麵包婦 175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75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76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78 第八節 〈Finale--- Children Will Listen〉女巫 179 一、 歌曲背景及內容 179 二、 歌詞分析與詮釋 181 三、 譜例分析與演唱詮釋 183 第六章、結語 185 參考資料 187 附件一《拜訪森林》演出劇本(中文翻譯版本) 附件二《拜訪森林》演出樂譜(鋼琴伴奏版本)

    王更生. (1984). 文心雕龍讀本 (下冊).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史蒂芬桑坦協會. (2013). The Stephen Sondheim Society. 2013年12月19日 擷取自 www.sondheim.org
    朱自強. (2010). 兒童文學概論. 台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靜美、陳煒智. (2004). 桑坦/普林斯的「概念音樂劇」與新前衛劇場. 表演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表演藝術國際研討會.
    周芳姿. (2005年). 張嘉樺童話研究(1991-2000). 童話文學 (頁 75). 台東縣: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林良. (1965). 兒童文學讀物. 台北市: 小學生雜誌社.
    金城陽一. 透視恐怖的格林童話. (劉子倩, 譯者) 台北市: 旗品文化出版社.
    洪文珍. 兒童文學評論集. 臺東縣: 臺東師院語文教育學系.
    格林兄弟. (2000). 格林成人童話全集(一) (第 一 冊). (齊霞飛, 譯者) 台北市: 志文出版社.
    格林兄弟. (2000). 格林成人童話拳擊(二) (第 二 冊). (齊霞飛, 譯者) 台北市: 志文出版社.
    格林童話. (2000). 格林成人童話全集(三) (第 三 冊). (齊霞飛, 譯者) 台北市: 志文出版社.
    張詠琍. (1993). 西洋兒童文學史. 台北市: 東大圖書.
    陳正治. (1990). 童話寫作研究.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
    傅林統. (1979). 兒童文學的認識與鑑賞. 台北: 作文出版社.
    童慶炳. (1994).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 台北市: 萬卷樓.
    葉詠琍. (1986). 兒童文學. 台北市: 劉仲文.
    蔣風. (2014). 新世界的足跡---蔣風的兒童文學世界. 台北市: 安徽文藝.
    蘇同右. (1995). 文學與音樂的轉換---音樂舞台劇本寫作之研究. 碩士論文.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下載圖示
    QR CODE